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话素质

(2016-06-21 16:02:41)
分类: 散文随笔
    “素质”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某某“素质高”,某某“没素质”,甚至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还有的人习惯性地将素质高低与某些特定群体相联系,认为城市家庭的孩子属于“高素质”,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则属于“低素质”。

  所谓“素质”,窃认为有两层最基本的意义,一层是指与生俱来的某些特质,比如说球星詹姆斯,其出色的运动能力很大程度上就属于“与生俱来”的,是其父母的遗传基因给的。素质的另一层意义则指,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塑造与锻炼而获得的品质,比如修养、礼仪、文化等等。

  显然,我们平常对人评头论足的“素质”,属于第二类,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推理,即便是偏远地区的农家孩子,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一个不错的成长环境,那么他成才——至少成为所谓有素质的人的几率会很大。反之,一个工程师、教授、学者等的孩子,如果失去某些条件,如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与成长环境,那么他能不能“成才”“成人”也要打上问号。

  所以,今天我们不问所以然,给一些人简单地贴上“低素质”“没教养”一类的标签,极不公平:他们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与成长环境,导致其后天的某些素质欠缺,责任不在他们自身,而在于我们的社会——因为我们没有能够一视同仁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从而让他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与其他的孩子相比,落下了一大块距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