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养
(2016-06-14 07:44:24)分类: 散文随笔 |
其实,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养本是极受重视的,知书达理之人也备受推崇。像《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启蒙读物中,许多内容都是教人如何修身养性、待人接物、习得规矩、养成好习惯的,《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说,《弟子规》中讲到的行为规范细致到“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用人物,须明求,傥不问,即为偷”。但不知从何时起,“教养”一词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知书达理之人也不再受推崇,优雅、儒雅、文雅被粗俗、粗暴、粗鄙所取代;谦逊、谦和、谦恭为傲气、霸气、牛气乃至流气、匪气所取代;在一些人身上,浩然之气日少,奴颜媚骨日增;在公共场所,路人间因一点儿小事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之事时常发生;在官场上,唯我独尊、盛气凌人、颐指气使者大有人在;在日常生活中,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乱扔纸屑果皮、随地吐痰、随意插队,在禁烟场所吸烟、上车时不知先下后上等行为比比皆是;在网络媒体上,污言秽语充斥,一些不雅之词竟成流行语……
是到了重提“教养”、重视教养的时候了。有教养的公民是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有人说,“教养是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的确,教养是文明结晶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它是发于内而形于外的。有教养的人必然是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的人,是衣着举止得体、知书达理、做事有分寸的人,是有爱心、有品位、有尊严、知感恩、懂规矩、讲节制、能慎独、注重自我修养的人,是正派、真诚、温文尔雅、善解人意、注重细节、关心他人、光明磊落的人。一个人的教养来自其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及其经历,是潜移默化地熏陶出来、日积月累地习养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