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五行”

分类: 散文随笔 |
|
|||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所谓五行学说,即古人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为代表来归类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天地万物的运动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法则的统一支配。
五行学说又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所以,五行学说不仅具有唯物观,而且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系统论思想,是古人用以认识宇宙,解释宇宙事物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相联系法则的一种理论。 五行学说以“五”为数,把自然、社会、人事、生命、健康、疾病等大千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统统纳入一个整齐的五行图式之中,形成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论。 中医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以系统论观点来观察人体,阐述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加强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论证。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与哲学上的五行学说日趋分离,中医学着重用五行互藏(因五脏可类分为五行,“五行互藏”即有“五脏互藏”,就是说,五脏中的每一脏经脉之中都包含有其它五脏的病证。)理论说明自然界多维、多层次无限可分的物质结构和属性,以及脏腑的相互关系,揭示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阐明健康与疾病、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