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半哲学
(2016-01-05 22:09:10)分类: 散文随笔 |
这首《半字歌》是对中庸哲学的形象阐释,它将天地人生的种种现象与关系写得绘声绘色,一展无余,其中在对天地万物的悲悯中又有着达观超然的人间情怀。用生花之笔将天地人间的冷暖、得失、是非、进退、乐悲等都和盘托出,表现出大智若愚的境界与品位。道出了人生追求的“中庸”性质,即半半哲学的人生观。
所谓“半半哲学”就是既不追求高不可及,也不甘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而是取中庸的态度,处处以适、以中、以和为好,这种半半生活态度可表现在许多方面: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大与小,多与少,厚与薄,阴与阳,刚与柔,快与慢,强与弱,富与贫,贵与贱,成与败,高与低……这种“半半哲学”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一半,而是一种“界限”,一种“和谐”。
矛盾的双方具有双向的互动关系,如果处于“半半”的状态,则人的心情易静而安,不会大起大落。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人如何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存,如何顺从天地之道,如何体会生命中更为实在、深刻的内容。
虽然人之才智、力量是伟大的,但比起天地宇宙来那简直算不了什么,就如同沧海之一粟、海滩之一粒沙一样。任何无视天地宇宙而过于相信人的力量之言行,都是一种井蛙观天、无知愚蠢的表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走近了“半半哲学”。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说,天道,总是让有余的人受损而补偿那些不足者,这里老子向世人警示说,追求盈满的人要注意,过盈过满必会走向亏和空,所以不可无限度地不满足。老子还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谁能够在混浊中宁静下来并慢慢地得到澄清?谁能够在久处安静之中,使生动活泼慢慢地产生?葆有此道的人不追求盈满,因为不满,所以衰退了却能新生。可见,在老子看来,清与浊、安与动、亏与盈、空与满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老子又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其实,人生中存在着多个矛盾体,对每个矛盾体都应采取一种“半半哲学”的调和方法。因为人生永远有两个方面,工作与消遣、事业与游戏、应酬与燕居、守礼与陶情、拘泥与放逸、谨慎与潇洒。其原因就在于人之心灵总是一张一弛,若海之有潮汐,音之有节奏,天之有晴雨,时之有寒暑,日之有晦明。宇宙之规律无不基于此循环起伏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