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饮一杯无

(2015-12-13 23:00:30)
    初雪时节,围炉小饮,是可以列入人生的多少个“不亦快哉”的雅事。所以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垂问,千载之下,应者云集。今冬的初雪,丰沛而持久,随手涂抹出一幅韵味绝佳的水墨京城,让人惊叹,一直被人诟病又土又堵又霾的城市,也有这样风姿绰约的一面,当浮一大白。
  一个饮酒之人,对其做定性分析的话,酒胆、酒量和酒品,是三项必查的指标。
  酒量主要靠天分,虽然练习也起一定作用,但起不了决定性作用。这就好比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不是因为它努力,而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天鹅;酒胆基本是性格决定命运,勇怯之分存乎一心;酒品呢,半是遗传半是修炼。喝酒时是实诚还是耍诈,喝多了到底是哭还是笑,是睡还是闹,这有遗传的原因,也有修炼的成分。比如晓得自己酒后无德就绝不贪杯或者能够及时退场,这就是修为。酒胆好过酒量,勇也;酒量胜过酒胆,慎也;酒品佳酒量差,笃友也;酒量好而酒品不佳,损友也;酒胆、酒量、酒品三者俱佳,神人也;三者俱不佳,渣人也。神人和渣人都属百年不遇的奇葩,除非“活久见”,不然还真不容易碰上。
  这样的抽样式定性分析自然容易挂一漏万,比如东坡先生自述“好酒而无量,饮少辄醉”,然而并不影响他老人家,或饮于赤壁舟中,或丙辰中秋畅饮达旦,而饮酒的副产品居然是瑰丽、旷达的奇章佳句。可见,是否识得酒中趣,与酒量还真没多少关系。就像我师姐批评人时说的:“整日家狂饮滥醉的,居然没喝出点值得八卦的故事来,也算无能、无趣。”
  酒,形态万千、品类纷呈,喝什么一看喜好二看身体状况三看经济实力,不好强求。曾有人总结自己与酒的关系时说了三句话“好喝酒、酒好喝、喝好酒”,深以为然也,喝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喝点好酒,少而精,更易得酒中真趣。
  和谁喝才是重点。我一同事说,我喝酒好打发,我不挑酒,挑人。我的另一个同事说,找个好酒友比找个老婆还难呢。有的人,老婆都换了好几任了,酒友还是那几个。
  确实,酒友的品类不比酒的品类少。有人喜欢我自倾杯君且随意的脆爽;也有人喜好推杯换盏、你来我往的粘缠。有人喜欢三杯两盏淡酒的雅集,有人乐意划拳猜枚的啸聚……酒友合适,可使酒集有相得益彰的升华;酒友相左,可能就喝得郁郁甚至最后抱以老拳。所以,在人生不趁意的时候,可以找到相得的酒友醉一场,这几乎称得上人生成功的标志之一了。
  讨论饮酒而没有说到醉酒和戒酒,这相当于听戏不听腔调,枉自看了些热闹。
  醉酒没什么可讨论的,微醺薄醉尚有一二可取之处,大醉只有伤身、误事。但也有人说,经常醉酒的人固然不靠谱,但从未醉酒的人未免乏味。人生总要有那么一次半次不顾一切地投入进去,不管是为了什么。清人张潮也说过,花不可以无蝶,石不可以无苔,人不可以无癖。因为无癖之人往往无趣,如果也排一个鄙视链的话,无趣甚至还不如无知,但好过无良。
  我一同事某君,据其侄女统计,在报纸上公开宣称戒酒就不下五六次了。这位仁兄还特地给我讲过他某次戒酒、开戒的故事,十足的一个趣人。某次,他去看望一位生病的同事兼同乡。病中的同乡用嘶哑的声音缓慢地对他说:“别…喝…了…”某君吓得,回来就把酒戒了。没几天,一位要好的文友住院了,忙跑去看望。文友中风尚在昏迷之中,急问其兄:“怎么前阵子还好好的,突然病得这么重了?”其兄答曰:“前阵子觉得不舒服,说把酒戒了,可能戒得太急了。”某君吓得回来就开戒了。
  同事的故事,只说明了戒酒之趣,而戒酒之难,见于外国人写的故事。《小王子》里,小王子碰到一个酒鬼,问他,为什么要喝酒。他说,因为羞愧。为什么羞愧?他说因为喝酒。一个人醉酒,一定是自己把自己灌醉的。也许,他只是喜欢这种生活,喜欢酒精融入血液燃烧一般的奔流激荡。
  也许酒如世间万物,都有A、B面,我们追求它好的一面,便容纳它坏的一面。人和酒的关系,最好是君子之交,人不必征服酒,亦不可被酒征服,倘若相逢,一笑,泯一口,并无恩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