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兰察布

(2015-12-03 07:38:29)
分类: 东西南北

    “乌兰察布”为蒙语读音,意即红山口。这里的草原原本水草丰美,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的融合之地。近代以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对植物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草原生态一次次地遭受毁灭性的破坏,阴山下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皆为荒漠,只剩下塞外常年呼啸的寒风。

  时间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已错过历史上最好发展机遇的乌兰察布人,终于发现这座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城市,夏季平均温度低于22度的高山草原拥有着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作为内蒙古离北京最近的城市,随着高速公路与高铁动车相继开通,乌兰察布所拥有的凉爽、蓝天白云好空气,与它的文化底蕴相辉映,焕发了新的生机。

   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先秦时期该地曾为赵国,秦并六国后,在此设三郡;秦亡后属匈奴领地;至西汉,匈奴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设立政府最高机关——中部单于庭;隋唐时期,突厥在今和林格尔境内建大利城进行管辖。宋至清代的漫长岁月,此地均为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女真、鞑靼、瓦剌、蒙古的生息之地。

  乌兰察布这个名称起源于清初的会盟制度,1633年,阴山山脉和河套以北的四子部旗、茂明安部旗等四部六旗,第一次会盟于四子部境内乌兰察布河畔,故称其“乌兰察布盟”。民国后改县治,建绥远特别区。1949年后,乌兰察布盟辖有四子王、达尔罕、茂明安等6旗,蒙汉混居,和谐相处…… 

  在现代经济理念的引导下,一座几乎超前了半个世纪的新城,在近五年内不可思议地崛起。

  据考,乌兰察布地下是坚固的玄武岩,史上曾经草肥水美的好时光早已逝去,如今的地表土层瘠薄,不适合树木和青草生长。何况,还有风,塞北一年四季不歇的疾风,吹着吹着,把树叶的水分都抽干了;年年植树,植下的树苗在风中摇晃,没等生根,风把树干四周摇出一个坑,树苗就被活活晃死了。

  如今的乌兰察布市,街道两侧及马路中间的绿化带,已是绿树婆娑、绿草茵茵。摇曳的波斯菊轻吟浅唱,灿烂的金盏菊微笑迎人。路边的柳树、杨树、榆树,窄窄的柳叶圆圆的榆叶,在夏季炽烈的阳光下,为行人投下了一小片荫凉。

  竟然还有松树!一排排一行行,一丛丛一簇簇,尖尖的针叶昂然向上。

  油绿的松树已有一人多高,松枝从根部往上伸展,每一根松针,都透出倔强的表情。在浩荡的天风中,远望如一根根定山神柱。

  历史上这里曾经青松参天。心怀绿色梦想的乌兰察布人说,养活柳树榆树不算啥,要是能把松树栽活了,冬天也油汪汪地绿着,那才叫个园林城市!

  要知道,在多风缺水的乌兰察布,种活一棵松树,有多难!

  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土。偌大一座白泉山,几乎全部砂石裸露,草木稀少。敢于克难攻坚的乌兰察布人没有被难死,他们把建设新城挖出的废土铺在白泉山上,土不够,再从远处的荒山上挖土运到白泉山,生生在六七平方公里的石头山上铺了平均一米多厚的土层,解决了树木落地生根的第一大难题。其间运送了多少方土,动用了多少人力车辆,没有谁能准确地计算出来。乌兰察布的朋友告诉我:建设一座玄武岩上的园林城市,是乌兰察布人的“中国梦”。

  直而宽的街道,坦坦荡荡铺陈开去,像是为正在起飞的西部内陆预备的一条条跑道。新建的住宅小区、城雕花圃、星级酒店、商场、医院、大学及职业学校、广场车站……正在热热闹闹地填充着略显空旷的城区。汽车要开上好一会儿,才能走到城的边缘。城的边缘是大青山下无边的原野,斑驳地荒凉着。另一端是集宁老城,疲累的旧城太小太拥挤,盛不下乌兰察布人对于未来的理想。未来不是海市,而是能够到达的地方——人的心有多大,城市容量就有多大;梦想有多远,人才能走多远。汗水落在荒滩上,滋润着郁郁葱葱的白泉山公园,像一座绿色的界碑,隔开了贫瘠的往昔与繁荣的当下。新城耸立的座座高楼、即便是那些尚未完工的楼体框架,亦似一枚枚钢针,稳稳地楔入大漠深处;高速公路与城区街道,如同一面横竖交叉的巨型网格,拦减了荒原上往昔肆虐的风沙……

  然而,如果没有树和草,那座崭新的城、那些被改建的村屋,依然缺了活气。

  乌兰察布史上当然是有河的。当年会盟之后这里之所以会被指定为每年会盟之地,就是因为那蜿蜒流淌的乌兰察布河以及河畔的风光山水。

  当然,常年流淌不息的河流不止这一条。霸王河,是一个颇具草原雄风的名字,自西向南绕过乌兰察布市郊。它的另一个名字是纳尔松郭勒河,蒙古语意为松林河,发源于阴山南麓的它曾经绵延百里泽被千顷。传说中的辉腾锡勒草原,也是“九十九泉”之地,开满九十九种鲜花。如今湖泊已然消退,泉水沉入了草原深处,只剩下蛮汉山下的凉城大湖岱海,也在逐年消退。多少年来,牧民逐水草而居,城市依河流而兴。一座宏伟的新城,怎么能没有河呢?没有河的城市,缺少水雾的滋润,也就没了灵气和精气神。

  乌兰察布人宣称:要有河!乌兰察布人坚信:河会有的!

  疏浚河槽、清理淤泥、搬走碎石、拓宽河道、重整河岸……上游水库蓄水,中游橡皮坝节节拦水,下游水流通畅,冬去春来冰融雪化,河水苏醒了,河流就开始欢快地奔跑。河堤两侧有通车公路;河堤是灌木草坡,水边是茂密的芦苇蒲棒……

  乌兰察布好运气,老天也好似被乌兰察布人的精气神感动得落泪了,近年来降雨量明显较前几年增多。有了通畅的河道,雨水被留下来存在了河里。河水一天天丰满,化为水气升上天空。湿地水塘渐渐丰盈,乌兰察布的小气候,也变得湿润起来。

  若是站在新城的高楼俯瞰,原野上那条长达二十多公里的亮闪闪的霸王河,如同一条时时变幻着洁白、纯银、湖蓝的哈达,披挂在乌兰察布旧城新区的颈下。河岸两侧是宽阔的林带,有如两道绿色的长堤,围绕、护佑着霸王河。这条河的再生,或多或少,重现了昔日蒙古草原的霸气。水来了,人也就来了——曾经外出的青年人、新来的创业者,还有年年回头重游的客人。

  有水有湖有河,有树有草的乌兰察布,终于有了一个园林城市的模样。

  我们期待并为它祈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