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定期输液通血管,其实“通”不了

(2015-11-28 18:19:51)
分类: 保健养生

 
  步入冬季,天气渐凉。身边的中老年朋友们听说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便开始琢磨着去医院或社区门诊输点液、疏通疏通血管,以准备个好身体度过寒冬、迎接新年。那么,定期输液通血管的办法到底管不管用呢?
 
  首先必须澄清的是以下三点:
 
  1.输液不能疏通血管。
 
  崇尚定期输液的阿婆阿公们认为,定期输点活血药疏通血管,能够把堵塞的血管打通。而实际上所谓打通血管,主要是指有些急性中风或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或者血管支架等,把那些处于缺血边缘状态的组织重新救回来。当然,这个时间窗是有严格限制的,通常只在数个小时之内有效。而整个过程都与输活血化瘀药没什么关系。
 
  即使医生可能会为一些急性患者输活血化瘀药,那通常也只作为改善症状的辅助治疗。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证据说明这些药能降低死亡或发病率。而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缺血坏死的组织已经坏死,能够重建血运的组织已经有新的血管供血。这时活血化瘀的输液对于各种组织血流运动改善就更没什么意义了。
 
  2.输液不能改善“血稠”。
 
  还有些患者,会因为自己“血黏稠”,要求输液。这里的血液黏稠,通常指血液黏度,主要由血球压积(每百毫升血球所占的百分数)和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液黏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且现在认为血液黏度与中风或心梗等没有明确的关系。不能根据血液黏度结果来要求输液。
 
  3.定期输液对血管并非长期有效。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比较漫长,通常会因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长期控制不佳,形成动脉斑块阻塞血管,或者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不会因为每年一两次输液而发生改变,即使输液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补液结束后几天药物就会代谢完,不会有长期的“血管修复”效果。
 
  除了这三大误区,盲目输液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首先,没有指征地输活血药物,对有出血倾向患者来说,会增加出血风险。其次,由于药物成分问题或者提纯工艺等原因,有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严重的有可能出现肝损伤或者头晕、头胀等情况。此外,反复静脉输液还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可能,并因医院环境增加交叉感染概率。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征,建议患者不要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病而盲目输液。那么,真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朋友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建议到正规的体检或医疗机构进行危险因素评估,了解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查要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动脉斑块检查、心电图等。
 
  第二步,对于已经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治疗。积极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需要药物控制的遵医嘱规律服药,有效地监测指标;对于有房颤的病人,到正规医院,由医生评估后予以抗凝治疗(如华法林)等;对于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可服用他汀类稳定斑块,严重者予以内膜剥脱或支架术……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均衡饮食、坚持规律运动等好习惯。需要特别提醒中老年朋友的是:天气冷了,锻炼前可以先测量下血压等,并在锻炼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最好是在室内进行运动,如果要出门锻炼,最好在10点以后,在有人陪伴或是场地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
 
  最后要注意,如果有新出现的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慌等不适,或者原有不适突然加重,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