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拙是大巧

(2015-11-27 08:37:57)
分类: 散文随笔

    “大巧若拙”这种说法,很多人常挂在嘴边,可惜,人们却并不一定从心底认可,并付诸实践。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一直侧重于油画教学,很少画国画,后在吴昌硕先生的鼓励下,才开始认真研习中国画。1924年,刘海粟创作了国画《言子墓》送去向老人请教。老人拿过画后说,“很好,一点也不落俗套!”“这张画好就好在你不会画。许多人画不好,就因为太会画,总是套用陈法,熟到媚俗的程度。”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在重庆八中作过一次演讲,演讲结束后,在应邀为重庆中学生题词时,他写下了四个字:宁拙毋巧。这里的“拙”,不是笨拙、愚拙,而是脚踏实地之意;这里的“巧”,不是灵巧、精巧,而是虚浮不实之意。杨教授是在告诉中学生,不论是在现在的学习中,还是在将来的工作中,都必须去虚假,戒浮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古往今来,凡有所造诣的大家,皆“由拙入工”,“由工返拙”,千锤百炼得其精髓,历尽沧桑返璞归真。仔细回味,原来,拙,是最大的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湖中落叶
后一篇:桐城六尺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