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富·名气·成功

(2015-11-22 22:53:57)
分类: 散文随笔

  孔子曾发出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的感叹。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学生颜渊,一生与财富无缘;比他逊色的子贡,却财运亨通。财运,有些像前贤打过的一个比方,就像同一株树上的花朵,风过处,有些落在锦茵上,有些掉到粪池里,无法逆料。

  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其财富分配能够真正做到跟学识、能力、德行成正比例关系。相反,实际情况每每有如诗圣杜甫所言,“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即使是唐朝的繁荣昌盛时期,也难免有李白所说的“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的不公平现象。当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在失意、艰难中挣扎的时候,歌手李龟年,仅仅因为唐玄宗爱听歌,所得的赏赐,就足以让他在洛阳修建的住宅,比王侯贵戚的府邸都高大气派。

  近期,有人编出几句顺口溜在网络上传播,曰“一流人才创业,二流人才专业,三流人才就业”。我相信,会有很多人认为编得好,编得有道理。如果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这恰恰是时代的悲哀!古今中外,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较大的,往往是那些生前并不富裕乃至贫穷落魄之人;而那些曾经富比王侯的人,有几个不是名随身腐,被历史所遗忘呢?历史更喜欢记住在科技、文艺等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的专业人才。

  古人有“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的说法,把流芳后世视为人生理想;若只以财富、名气论成败,并不在乎身后是流芳还是遗臭,那么,只能说这是一种堕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