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位散文家说:“如果你想读懂生活,请读散文。”读书看报是我的精神寄托。文字中描绘的人文风情,无不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土壤。就我个人而言,爱读小说、诗歌、散文,其中最爱读抒情散文。
散文的真实性吸引和感染了读者。文章少有长篇大论,直言作者的真情实感。沈从文说:“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作家对生活、对自然的山水、对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感情,描写出的不同生活,让读者懂得生活的酸甜苦辣和阴晴圆缺,读者于无声中增长知识和才华。大多散文作品中,抒发的景物之情、人文之情,源于作者个人纯洁的心灵。心灵美,意境才美。涓涓溪水,芳香花草,蛙声蝉鸣,把读者带入作者意境。一池碧水,一片阳光,仿佛就是昨天我们真真切切的生活情景。比如人们熟知的《荷塘月色》《乌篷船》,丰子恺的《杨柳》及徐迟的《黄山记》等所描述的不同景物,所抒发的不同情感,所写的动态美、绘画美和音乐美呈现在读者面前,至今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
朱自清认为,“散文意在表现自己”,崇尚写“独特的秘密”。知名作家皆如此。作家把所写散文当作自己精神的栖息地,灵魂的避难所,抒发出个人独特的情感。生活是多元的,自然景观是多元的,散文是多元的。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文调。贾平凹敢于直言,文章带有黄土高原的骨气,辣味十足。迟子建深爱漠北的自然,深爱那里百姓,描写的景物宏大、细腻、温情,令人生爱,又生出些许凛冽严寒。散文的生命力在于作家真实地写景,真实地抒情,真实地与读者心贴心。
罗丹指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美的,若你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便能发现美的所在。”读名家散文,能使自己在浮躁、名利熏心的社会中保持一颗纯洁的心,不让污浊入侵自己的灵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