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蔡文姬
(2015-11-01 16:42:31)
标签:
情感 |
分类: 历史 |
|
|||
|
然而,在查阅曹操年表和建安十二年到十三年的大事记时,却赫然发现,郭老把牛头对在马嘴上。
首先,曹操派到匈奴的汉使,是一个名叫周近的官员,并非董祀。既然董祀没有去接蔡文姬,那么,怎么谈得上屡次到蔡文姬的帐子里去安慰呢?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第七十四》如是记载:“……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这里记得很清楚,是曹操派使者赎回蔡文姬,而不是派董祀,如是董祀,《后汉书》完全可以写清楚,并不必写派使者赎回,重嫁于祀。
查清真相后,原来关于蔡文姬第三次婚姻的写作构架,只好作废,重起炉灶,搜寻历史记载中的点点滴滴,然后编织。
还有一个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清清楚楚地写道,蔡文姬与董祀结婚后,生一子一女,女儿叫羊徽瑜,嫁给了司马师。
这就奇怪了,难道蔡文姬与董祀生的女儿,就这么不清不白地姓羊?
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当然没有轻率相信,而是认真查阅典籍,终于弄清楚,上党太守羊衜妻子去世后,娶了蔡邕的第二个女儿续弦,羊徽瑜就是他们生的女儿,后来成为司马师的妻子。
这一查,不但查出了羊徽瑜的真实身份,而且查出了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蔡文姬有一个妹妹,而且嫁给了上党太守,这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是一个重要的依靠,也是重要的亲情寄托,当然,蔡文姬的生活中,也就少不了妹妹的身影。
历史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回溯历史,就要一个脚印一个脚印阅览,千万不要相信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最大力量还读者一个真实的历史,呈现给读者一个个真实而亲切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