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富,这是老子的话。
富有的标准,常人说来就是我有多少钱、有几套房子、有几部好车,最好是宝马,这叫富有。但是有钱人还在去追求钱。就像一个出家的小和尚说,他为啥出家,他说他父母就是商人,他觉得爸爸妈妈这辈子白活了。为什么白活了?他说他们不是在赚钱,是被钱赚了,他们的人生被钱给赚走了。可是那些穷困的,吃不上、穿不上的人,就得想我一天挣一块钱,我很满足,我能吃、能活。这种心理的满足和外在收入的不等,这个置换就叫价值置换。把外在物质的标准转化成内在精神的标准,这叫知足者富。
有那么多财富的人,他们还在追求财富的时候,他们心态上就还是穷人,因为他没够,没够的人是穷人。有一块钱,有满足感的也是富人。所以老子提出知足者富,你有一个满足感你就富有了,那么这个就叫价值置换。
儒家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是《论语》的话,就是说如果能求得富贵,我就赶大车,当车老板我也干;如果不可求,那我就遵从我的道德价值往前走,其实重点在后面这句话,是不可求。因为当求的时候,儒家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没有道的时候,我就宁可去求道我也不去取这个财。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基本都按照这个说法过来的。到了孟子的时候更有意思,他甚至谈五官里面有贵的有贱的,五官当中耳目之欲这叫贱,因为像后来荀子说的耳好音、目好色、心好利、口好味、骨体肤理好愉逸,这是五大好。这五大好人天生就有,这五大好按照孟子的说法叫做贱,可是孟子单独把心提出来,这点和荀子不一样。他说心才是重要的,因为心是可以思考的器官,叫心之官则思。
孟子说人这一辈子没有别的,就是求其放心而已。这个放心理解成我们安心了,我们心里踏实了。他强调一定要把心这个最重要的器官捍卫住,有这个的话就可以保家属,保四海,保天下:如果没有这个的话,你就跟动物差不多。口鼻耳目之欲都是轻贱的欲望,都是劣等器官给我们造成的。最重要的器官是心,这也是在进行一种价值置换,把外在的物质的东西置换成内在的心理的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