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不是情人节
(2015-08-25 22:47:32)
标签:
七夕王母娘娘夫妻情人节爱情 |
分类: 散文随笔 |
又七夕了,微信、微博又有了话题。即使话题并不新鲜,但拜互联网所赐,还是很有些人气跟进的。曾几何时,七夕成了中国情人节。真是自作多情,牛郎织女在天有灵,定会哭笑不得。什么情人节,哪儿跟哪儿呀?别忘了,人家牛郎织女是夫妻,都有孩子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怜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后,只给一夕团圆,情何以堪?这样的夫妻放在人间,恐怕早已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
咱中国民间多苦难,习惯于苦中作乐。譬如七夕吧,民间并不真恨那嫌贫爱富的寡情王母娘娘,而是借助所谓鹊桥、鹊会大做喜庆、吉祥、团圆的文章。自古以来,关于七夕,关于鹊桥,演绎出多少故事、多少传说?其实都是发一个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实际上呢?牛郎织女明明是个悲剧故事,却被魂灵附体般赋予了汉代就有的乞巧节。这是借壳上市嘛!
当然,当然,七夕乞巧挺好,牛女相会也不错,夫妻银河横隔,毕竟还有个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总比那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幸运吧?但是,要说这就算得情人节,则且慢!且慢!
何为有情人?曰,心灵相爱者也。终成眷属的多乎哉?不多也!
古代的三媒六证、现代的结婚证书,圣洁的契约下,多少夫妻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哪怕长期冷战、形同路人,恐怕早已没有了情。未婚的、婚外的和牛女不能同年而语,人家是先做了夫妻后被拆散的,一年到头河汉相望两茫茫,何其凄苦,何其辛酸!如今的一些年轻人,未婚就同居了,试婚见怪不怪,恋爱中就“老公”、“老婆”相互昵称,与牛女那悲催的爱情故事真不沾边儿。即使沾点,谁愿意一年一次“七月七”?热恋时天天厮守都嫌不过瘾,小别还胜似新婚呢!
我觉得七夕的意义不是乞巧,也不是团圆,而是宣示一个理念:尊重男女之间的爱情权。爱情是心灵的吸引,两情相悦乃是男女之爱的应有之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说来感动人,做来难为人,有情人还是朝朝暮暮为上上策。
至于牛女之间,当然有情,而且是货真价实的爱情,他们的不幸是撞着天上恶妇王母娘娘了。忽然觉得,民间打造的这个王母娘娘形象,大可玩味焉!王母娘娘其实是个符号,代表的是各种阻碍人间爱情正道的陈腐观念和封建制度。男女相爱本来是一个心灵契约,多美好啊!至于结婚,乃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若有一天不想打也不愿挨了,则该好合好散,勿要恶语相向。
人心都是肉长的,自然生爱乃是人性、本性、天性使然,好人恶人都不例外。但人心隔肚皮,百人有百心,有人重然诺,有人常发愿,其实都正常。此中有对错,也没对错,关键看当事人。古往今来,男女是冤家,婚姻爱情也是冤家,“扯不断,理还乱,使人愁”。年年过七夕,年年要反思。既然爱情难能可贵,那些喜新厌旧、朝三暮四者必定不得白头偕老。给爱情以自由,赋爱情以尊重,夫妻便可更幸福,家庭便可更稳定,社会便可更和谐。家安,则国安,这道理不明摆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