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大都肃清门

(2015-08-18 07:27:25)
标签:

燕铁木儿

元大都

小铜井胡同

拖雷

城墙

分类: 旧事窗

    在海淀区学院南路与西土城路交会处,小月河南端,今天尚存一段40米长的月牙形土山,是元大都肃清门瓮城遗址。

    “肃清门外春草青……髙下不断如连屏……沟深路狭雪泥在,缓控瘦马仍竛竮。” 元吴师道描述了当年肃清门外春寒料峭踏青西山的情景。

    北京旧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的就是明代京城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而元代大都城呈东西长、南北短的矩形布局,东西城墙长7400米,南北城墙长6650米,共辟十一门,南、东、西三面各有三门,北面二门。据说这是元大都设计者刘秉忠按传说中哪吒“三头六臂两足”形象而有意设计的。其中,南面三门象征哪吒的三头,东西六门象征哪吒的六臂,北面两门象征哪吒的两足,其寓意是借用哪吒的法力,护卫都城,降伏龙王解除缺水之患。

    元朝的统治虽然不过一百多年,但是围绕着最高统治权的争夺始终不断,经过拖雷系和窝阔台系的争夺,最后权力的中心转移到了拖雷系。元中后期,拖雷系之间的争夺就成了蒙古统治权争夺的主题,权臣拥立在皇位继承中发挥着显著影响,而“文宗之立,由雅克特穆尔(燕铁木儿)之力”。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十日,泰定帝驾崩于上都,泰定朝的权相在上都拥立皇太子即位,是为元天顺帝。留守大都握有兵权的武宗旧臣、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等人发动绸缪已久的政变,奉元武宗之子图帖睦尔即位,是为元文宗。上都与大都的帝位之争逐渐演变成波及全国的“两都之战”。

    面对上都大军对大都地区形成四面进攻的态势, 燕铁木儿富于谋略,勇决善战,集中精兵,往来奔驰救援,各个击溃,保卫了大都的安全, 两都之战最终以燕铁木儿等人拥戴的文宗获胜告终。

    屠寄《蒙兀儿史记》:“燕铁木儿凯旋入自肃清门,都人聚观,汗召见,劳功赐宴兴圣殿”。宋濂《元史》记:燕铁木儿“是日凯旋入自肃清门,都人罗拜马首,以谢更生之惠……帝大悦,赐燕兴圣殿尽欢而罢,赐太平王黄金印,并降制书及赐玉盘龙衣珠衣、宝珠金腰带等物”。

    肃清门见证了燕铁木儿的辉煌,自此,燕铁木儿权势日盛,军、政、监察大权尽握其手。北京城内曾有燕铁木儿生活的遗迹。据《燕京访古录》载,位于西城区北部小铜井胡同内,原有铜制井圈,外方内圆,上刻 “大元至顺辛未秋七月赐雅克特穆尔自用”。明正德年间重修了小铜井。自清代始称小铜井胡同,曾为正黄旗地界。

    元大都城始建于1267年,建成于1276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元年,徐达经理元大都,缩其城之北五里。废光熙、肃清二门,其九门仍旧寻,改崇仁曰东直,和义曰西直,安贞曰安定,健德曰德胜。城墙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至今可见高达十余米的城墙遗迹,俗称“土城”,即今天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其西南小西门残址上,即肃清门内,清嘉庆年间建有福庆寺,俗称小西门庙,为宝禅寺下院,供奉关帝、菩萨诸像,占地三亩,现无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书是有用的
后一篇:战役旧址南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