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庸》之谜

(2015-08-09 06:31:47)
标签:

《中庸》

路线图

中庸之道

初九

君子

分类: 散文随笔

   《中庸》难懂主要因为《中庸》有三谜。破解了三谜,《中庸》就通俗易懂了。

    《中庸》的“结构之谜”

    《中庸》是儒家唯一的哲学专论,由33段语录写成,是一段又一段的语录,读者很难把握全书的结构层次。很多学者没有能讲清楚《中庸》结构层次的,错解很多。根据朱熹、王夫之“中庸三支”的说法,《中庸》可分五部分,首末两章,各为一篇。中间以“三支”为据,分成三篇。全书共有五篇:1、宗旨篇(仅含001章),主要点明主旨,概括地介绍什么是中庸,交代中心思想。2、明道篇(002~011章),主要引用孔子语录,具体解释什么是中庸。朱熹说:“子思所引夫子之言,以明首章之义。”3、行道篇(012~020章)。中庸解释清楚了,接着论述怎么做,怎么实行中庸之道。4、成道篇(021~032章)。论述践行中庸之道,必须抓住“诚”这个“关键”。它是前面的自然延伸,也是必要补充。5、叮咛篇(仅含033章)。《中庸》至032章,所论已结束。但作者仍觉意犹未尽,复就圣贤君子修为践行中庸之道作一番叮咛。经这样的分析,《中庸》的结构安排很清晰,没有什么特殊写法。把《中庸》结构神秘化,胡乱地分析揣测,只会讲得糊里糊涂。

    《中庸》的“路线图之谜”

    结构之谜破解了,隐藏在《行道篇》的“路线图之谜”就迎刃而解了。

    012章到020章,是围绕“行”来写的。分两层:第一层,012、013、014三章,谈的是日常生活里的中庸,并以此为切入点,破解中庸之道修为和践行上的畏难情绪。第二层,作者以“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作前导语,讲出修为中庸之道六步路线图。子思借用孔子语来表达。借他山之石,建我堡垒。论述有的直说,如015章。有的比喻,如016章。有的如谜语,如018章。情况各异,读懂中庸六步路线图,要仔细揣摩,搞懂其原意。

    《中庸》的路线图是:齐家,致诚,尽孝,立仁,守礼,行文武之政,共计是六个环节。《大学》的路线图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共计是八个环节。《中庸》六环节,《大学》八环节,两者虽有多寡之不同,但两个路线图珠联璧合,大同小异。因此,读了《中庸》,再将《大学》的观点融合其中,就会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中庸》的末章“叮咛之谜”

    《中庸》末章(033章)的写法很特殊:七节文字,每节都是引用一条《诗》语,然后配有简要的解释,深奥隐晦,像隐语,又像谜语。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所欲,不逾矩。”孔子明言人生六段,实质是七段,在“志于学”之前的“孩童”一段。孔子的“人生七段论”,是根据《易·乾》而划分。《中庸》末章七节之语也一样。这样理解就为《中庸》末章的解读找到了依据。《易·乾》初九曰:潜龙勿用。《文言》曰:“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潜龙者,幼龙也。幼者,谓羽翼未丰。且处于初九。初九,阳在下也。勿用者,不宜有所作为也。此时的龙,无论自身之能,还是外在环境,只能潜藏水底,修养和提高自己,静待天时。据《易·乾》初九之论,《中庸》的末章叮咛此时的君子,不宜急于彰显自己,而重点是修德打基础,练好自功,《中庸》说:“衣锦尚絅”。锦者,锦绣之衣也。絅者,粗布之衣也。“衣锦尚絅”,就是把锦衣穿在里面,外面罩上粗布衣服,这就是“潜龙勿用”之意。这也就是说,君子此时应当外质朴而内锦绣,强化懿德的内充而不当张显。因此《中庸》嘱咐君子要“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这样才可以入道入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