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语解释:韬光养晦

(2015-08-08 00:12:01)
标签:

成语解释

汉语词语

该词语

褒义词

谓语

分类: 知识窗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汉语词语之一,褒义词,可以作谓语,其意思是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

      该词语出自于《旧唐 · 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作为一个成语,“韬光养晦”的使用见于清朝末年。晚清实业家、思想家郑观应遁迹澳门写了《盛世危言》。他在其中的自序中写道:“自顾年老长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此前,则有纪晓岚在其《阅微草堂笔记 · 滦阳消夏录六》中写下“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 

       通过古人使用“韬光养晦”的记载,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韬光养晦”是一种低调做人的行为模式。低调做人以利于冷静观察,缜密思考,进而统揽全局,谋划未来,是一种战略行为模式。

    其二,“韬光养晦”思想既适用于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适用于成功或胜利之时。

    其三,“韬光养晦”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于埋头苦干,积蓄力量,着眼长远。从这个意义上说,“韬光养晦”是“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

    其四,把“韬光养晦”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类说法相混淆纯属误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