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把灰砖撬掉,换成红色透水砖;改造路段2.8公里,总造价高达2200多万元……福州金榕南路如此反复开挖、重复施工,引发市民质疑:“刚修两年的路,为何又要大动干戈?”而就在道路改造浪费的风波未平期间,又有读者爆料称,金榕南路上4个才用两年多的不锈钢站台被无故锯断,换做新的墨绿色站台。“旧公交站台才用两年多,又要换新的,如此浪费,简直就是劳民伤财。”(6月9日《海峡都市报》)
点评:官花民钱不心疼。
事件: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该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发布了《国民健康视觉报告》。研究称,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大约5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其中,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都超过70%,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6月9日《人民日报》)
点评:给孩子们“减减负”吧。
事件:当前领导干部总体阅读状况并不容乐观。2014年,中共中央党校“领导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在中共中央党校在校学员中进行了一次阅读状况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问卷中,对于领导干部目前读书状况,70%的学员评价“一般”,17%评价“好”,1%评价“很好”,11%评价“差”,1%学员评价“很差”。持积极肯定态度的不到20%。(6月8日《瞭望东方周刊》)
点评:平时都在忙什么呢?
事件:按铁路部门规定,多数动车、高铁乘客均可凭车票免费领取一瓶矿泉水。然而,铁路上海虹桥站和上海站的不少乘客却频频领不到赠水。更让旅客气愤的是,车站员工、商店店员、保洁工、小红帽等人员竟可以随意拿。记者在火车站数日蹲点调查发现,铁路部门制定的“一人一瓶”领取原则形同虚设,公共赠水俨然成了一些人的“唐僧肉”。(6月10日《新闻晨报》)
点评:靠水吃水。
事件:成都男子梁实,日前完成了他的第19次高考,他梦想考上川大,估计这次又没戏,他此前几乎每次都只考300分左右,人送外号“梁三百”。曾和他同场高考的儿子早已考上大学。早些年他参加高考,妻子不反对,甚至还挺欣慰,“毕竟不出去打牌不喝酒,读书不是坏事呀”。可“梁三百”的帽子扣上之后,妻子对他的高考,就只剩下翻白眼了。(6月10日《成都商报》)
点评:成功不止高考一条路!
事件:至今年6月,我国推行“限塑令”已经7年。然而人们发现,这一规定因为落地难现已遭遇“七年之痒”。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白色污染”早已是世界难题。对此,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说,“在很多消费者看来,相比便携的需求,塑料袋几毛钱的成本感受不明显,倒是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竟能赚上千万元,‘限塑令’实际成了‘卖塑令’。”(6月10日新华网)
点评:恶习难改。
事件:为圆“整形梦”,福建厦门市女大学生小余铤而走险,约男网友开房后,用药迷倒对方劫财。近日,记者从集美区法院获悉,这名“爱美”的女大学生因犯抢劫罪,近日获刑三年五个月。法庭调查,也揭开了女大学生设局劫财的“两种挣钱方案”。小余原本设想,A方案是让对方出钱包养自己,但因见面后发现对方不帅,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下药劫财的B方案。(6月10日《海峡导报》)
麻辣点评:先整整心吧。
事件:日前,美留学生综合教育机构厚仁教育发布报告称,2014年大约有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学校开除,其中8成是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操守问题被开除。美国司法部发表声明,起诉15名涉嫌“聘请他人替考”的中国公民(留学生)。上述两则消息令很多人感到难堪,也加深了近年来对留学生群体的负面认知——中国留美学生好像不再是“刻苦”的“精英”,而是开“豪车”、爱“作弊”的“富家子弟”。(6月10日《环球时报》)
点评:谁该反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