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忘我,是一种境界

(2015-06-15 08:00:13)
标签:

掌声

名利

路遥

有人

奖项

分类: 散文随笔

  

  路遥生前有言:“写作就是燃烧自己。”为创作《平凡的世界》,他花4年时间阅读了100多部长篇小说及各类书籍,翻阅了10年间全国主要报纸,多次重返陕北故乡。创作期间,他把自己“关”起来如牛马般劳作。得知作品获茅盾文学奖时他说:很高兴,但当初只想着写,能不能获奖确实没想过。幸福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那个结果。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自家生命,专注于创作过程,路遥深入不闻掌声之境。

  用消化道放射粒子支架成功救治很多患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介入专家滕皋军为此苦心打磨了19年。有人问:创新动力是什么?他说全因不忍心“天天看到病人那么痛苦”。不闻掌声,又何尝不是源于忘我。无论从事哪行哪业,惟有内不觉“小我”,外不觉名利,方能“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把事情做到极致。

  不闻掌声,在有些人眼里未免太傻。文坛上有人瞄准奖项“投其所好”,或把更多精力花在“跑奖”途中;科研领域中有人想方设法找门子,以求在学术评价或各种奖项中“捷足先登”;官场中有人总是热衷于“干几个大项目”,或刚干出点成绩就要搞得“地球人都知道”……结果,莫不因太刻意于眼前名利而不能正常释放创造力,致使能达到状态的也达不到。

  曹雪芹“披阅十载”写作《红楼梦》,李时珍历经27个寒暑写《本草纲目》,何尝想过有没有掌声?盯着名利干事,则难免急功近利,以致动作走样,欲速而不达;盯着责任干事,则会专心致志于事业,以止于至善的精神为社会奉献“良心制作”,于不闻掌声中最终赢得掌声。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不刻意而高,无功名而治。“无不忘也,无不有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