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人生”,这是教育改革最根本的初衷,而实现这一初衷的基本前提就是“公平”二字。我们在教育均衡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仍有许多难题待解。面对盘根错节的各种需求、矛盾、利益冲突,系统性改革的重要性再次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制度层面打好一系列“组合拳”。
教育公平首先在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教育均衡并不是削峰填谷,也不是搞平均主义。在以共享促均衡的同时,我们更应把重点放在增加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上,在财政拨款、校园建设、装备购买等方面向薄弱校倾斜,最终达到一个相对高位的均衡。
教育均衡同时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财力与硬件投入基础上,推动名校长、名优教师定期流动是提高教育均衡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手段。
中小学招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节点,抑制择校热、合理配置生源也成为教育均衡的重头戏。我们的入学新政策要采取控制热点学校招生规模、空余学额实行电脑派位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有摇号上名校的机会。“公办小学100%划片入学”与探索中的“多校划片”,目的也均是以公平为前提,引导家长理性择校,淡化学区房概念,改革方向值得肯定。
正如有教育界人士所言:怀草根情结,持公平理念是义务教育均衡的重要价值取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校园环境一样美,公共设施一样齐,公共经费一样多,管理水平一样高,教师素质一样好,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张扬,校园安全一样得到保障,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的发展目标就会成为鲜活的现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