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炎帝

(2015-06-11 11:56:04)
标签:

炎帝

华阳

神农

华阳故城

华阳国

分类: 历史

    炎帝,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儿子,远古帝王之一,生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华阳寨),是中国的火神、太阳神、光明神。

    《史记正义·五帝本纪》引《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虫乔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生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

    炎帝生于华阳。关于华阳,许多学者都认为在华国、华胥国、华阳国,也就是现在的新郑市郭店镇华阳寨。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徵》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后属新郑),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所以华即是夏,中华民族起源于此。”杨国勇、马世之、张诚等都主此说。葛芸生《文明从这里起步——郑州历史文物览胜》:“在传说中,少典氏生下两子,一位是炎帝,一位是黄帝。炎帝的出生地相传在新郑的华阳故城,黄帝出生地即新郑的轩辕丘。”

    炎帝长于姜水。姜水,后人认为就是江水。《国语·鲁语》说:“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后弃继之,故祀以为稷。”今湖北随州市厉山镇烈山上有神农洞、神农桥、神农亭、神农塔、神农祠、神农坊、神农纪念馆、神农文化广场等。

    炎帝建都于陈。《世本》记载:“炎帝居陈。”《左传·昭公八年》记载:“陈,颛顼之族也。”《左传·昭公十七年》:“陈,太暤之虚也。”都说明陈在今河南淮阳一带,今淮阳有伏羲庙、太昊陵、陈胡公墓等。

炎帝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农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记·补·三皇本记》说:“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

    炎帝还发明了陶器。从石器到陶器,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逸周书》说:“神农之时……作陶冶斤斧。”在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已经有鼎、罐、壶、碗等生活用具。

    炎帝发明了医药。《帝王世纪》说,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伤人命”。《淮南子·修务训》也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之甘苦,全民之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同时还有能解毒的茶,《神农本草纪》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同茶)而解之。”

    炎帝时期已经有了音乐和舞蹈。《礼记》有神农“造五弦琴”,“命邪天作《扶犁》之乐”的记述。有一种说法,说《扶犁》是炎帝时庆祝丰收的舞蹈。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也证明了炎帝时期已经有了音乐。

    炎帝族的子孙繁衍。炎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生后土,后土生噎鸣、信,信生夸父。尧舜时期的四岳是炎帝的后代。炎帝后代在东方先后建立了26个国家,分布在河南、山东、湖北和安徽。炎帝仅姜姓就有16个属地,107个氏。东夷(姜太公)、焦夷、莱夷、牟夷、邾夷、莒夷,还有北狄(赤狄、白狄)、西戎、南蛮等都是炎帝的后裔。

    曹植有《神农赞》,赞曰:

    少典之胤,火德承木。

    造为耒耜,导民播谷。

    正为雅琴,以畅风俗。

    炎帝故里在今新郑市郭店镇华阳寨。古为华胥国、华阳国,现有西周遗存华阳故城,周长2300米,宽30米~40米,高4米~20米,有缺口,疑是城门。有8米~10米的护城河,即古华河。寨内有“炎帝诞生地”碑。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华阳故城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