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学着做“乌”
(2015-05-23 20:59:26)分类: 散文随笔 |
中国教育,语而不文,它的弊端已经显露。这里想说一下文言文。
独个字成文,造就了中国文字,乃至中国文化的无与伦比。文言文,不在意如白话文所在意的语法,它是以内心喷薄的诗情成文的。无论岁、月、山、河,还是星、云、舟、马,还是所有的中国文字,每个字都是一颗种子,生长和绽放开来,就是伟大的诗篇。“帝高阳之苗裔兮”、“涉之为王沉沉者”、“床前明月光”、“求田问舍,怕因羞见,刘郎才气”。心珠独朗、万象缤纷,真放而精微、空苍而饱满、丰茂而奇崛。就是这样山一样独立,又海一样汇集的文字,写出了女娲伏羲、炎黄尧舜,写出了孔子、老庄,写出了屈原、司马迁,写出了李杜、苏辛,写出了岳飞、文天祥、王阳明、黄遵宪、严复。兰亭序和牡丹亭,广陵散曲和烂柯云子,还有郭熙山水、李时珍的当归远志,等等,等等,茫茫九派所磅礴、所澎湃的,也都是独个字成文的文言文赋予的高贵和诗情。白话文进入了我们的人生,历史性的,很灿烂。然而,文言文,也只有文言文,让我们气接千载,坐拥万象。
时下都在谈论国学。我想,所谓国学,在历史上所有的时代,可能也都是小众所学。认识繁体字,阅读文言文,走近高贵和诗情,唤起自己的中国心,倒是每个中国人都该去做的。譬如“乌”和“鸦”之间,我们该学着做“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