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时有个叫徐勉的,他官至侍中,相当于宰相。此人居官清正,不贪不占,不经营产业,因此日子过得清贫,一点积蓄也没有。他的一位好友提醒他:你别傻帽儿,怎么不趁在位时积攒些家业?你不想阔,可也得为儿孙们想想啊!徐勉不以为然,他从容自信地告诉这位朋友:“别人当官攒些财富留给子孙后代,我却只想留给子孙一个清白。”徐勉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他认为:子孙们长大成人后,如果真有才干,会自谋生路做一番事业;如果平庸无能,给他们留下万贯家财也怕难以守住。徐勉还把已经写好的一封给儿子的信读给朋友听:“咱们家世代居官清廉,所以无甚积蓄,生活清苦。我把清白留给你们,难道不比财富更宝贵吗?”
给子孙留下清白即是留下了正气。一个人若是真的能把自己受人崇敬的品德、令人钦佩的人格留给子孙,那将是子孙们人生和命运的一座“金矿”。最优秀最受人尊敬的人的一生,不是发财,不是做官,不是出人头地;而是做人,做一个正派、有正气的人。郑板桥52岁得子,那孩子该是一家人的“稀罕宝儿”了,疼他爱他似乎为人之常情。可是在外地做事的郑板桥却写信嘱咐他的弟弟:我不在家时,儿子便由你管教,要培养他的忠厚之心,而根除其残忍之性。他在信中特别强调:“读书中举中进士以至做官,都是小事,最要紧的是要让他们明白事理,做个好人。”
一个人的品德、性格、情操的形成,最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榜样,大多是父亲母亲,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子女起着绝对的潜移默化作用。有一个贪官的儿子,请他的同学下馆子,付钱时要服务员开发票,同学们不理解,问他你要发票干啥用?他非常得意非常坦率地说:“我爸说了,只要有发票,都可以拿到单位去报销。”有一个巨贪在临走向刑场时还苦苦哀求,请组织看在他这些年辛辛苦苦工作的份儿上,没收财产时给他的子女多少留下一点。他死到临头想的仍然是财产,怎么就没有想一想,做父亲的给子女留下一个大贪官的名声,对子女该有多大的精神压力!如果子女们是有理智、有羞耻感的青年,他们还能认他这个“父亲”吗?
写到这里,我想起几十年前有一位老先生说的话,他说:“古时的好人,如岳飞杨继业,未必有后,可是现在仍有人认他们为祖先。古时的坏人,如秦桧吴三桂,未必绝种,可是现在就没有人敢承认是他们的子孙。可见人生几十年,富贵权势,不过是一时的荣华,若把将来做祖先的资格混丢了,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看来真得认真奉告大小贪官们:尽管你们心里一点也没有国家和人民的位置,但是你们不是很“关爱”自己的子女吗?那么你们总该考虑考虑,你们的子女将来会不会、有没有勇气还承认你这个贪官父亲?别让日后续家谱的人无从落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