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时刻

(2015-05-09 17:45:36)
标签:

马车夫

内心

自己

马车

力比多

分类: 散文随笔
   美国耶鲁大学调查发现,34岁是人生最幸福时刻。因为在这一年,多数人拥有稳定的家庭和一定收入,在社会阶层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不用再为生计发愁,并开始涉足一些高端享受。虽然这个数据未必准确,但能引导我们审视当下:刚开始经历三打头的年纪,是否正处于踌躇满志的时刻。工作刚上了新台阶;生活上初为父母;经济上能买得起未曾触及的物品,新鲜有趣。总之,身心刚开始得到满足,还没产生欲求不满的焦躁。
  此时,资本的稳定就是年纪的稳定,一门心思吃喝玩乐显得为老不尊,喊自己“吃货”或来一场“穷游”已经很low,赚足了钱才好有资本装出“说走就走”的样子。
  然而,比年轻现实的是现在,比现在现实的是内心。弗洛伊德对人格三我用马车做过比喻:马觉得自己掌握着方向在向前奔跑,实际上是马车夫在驾驭它,而马车夫又听从车厢中的人指示。年少时我们只觉得自己心甘情愿当匹马,力比多说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是率性;青春时我们觉得,是该管管自己的马了,不然怎么好好领工资,这是管理;最后,根据慧根的多少,我们迟早要发现内心还有个人,这个人的来龙去脉是我们应该赶紧搞清楚的,这是溯源。
  如果按照研究结果,那么34岁应该是一个管理得当,并开始琢磨着进阶的时候。此刻幸福作为暂时的奖励,哄我们早日走入内心。正如爱因斯坦在《自画像》中所言:“在很大的程度上,我是受我本能的驱使去做事情,为此而得到过多的尊敬与热爱,我总觉得羞愧。”一个天才尚能够如此理性地认识自己,我们为什么不能直视内心,看到驱动自我的力量,并非后天修养成的优点,而是坐在马车里的那个人的不断驱赶。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个《五十度灰》的过程:打结,抽你,看你是不是知道谁是主子了?
  我对三十岁有很大的感恩,那些年轻时候视为死板、老古董的知识开始发光,引起注意。厌倦了自己的无知或者吹牛没有底气,决定系统地学些什么。所以身边的同龄人,不约而同地给自己定下计划,一年学会几样本领,佛学、文玩、国学、陶艺、绘画、做蛋糕……至少也得是读书和健身。
  一个人如果害怕年龄的增长,那可能还是处于当马车夫的阶段。增长所带来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它让我们有能力看到内心,看看性格中的缺点和优点是怎么一回事,然后有勇气去弥补和改善自我。我们一直试图自己打动自己,在成就感之外找到幸福感。所以,如果能看清自身并走对路,也是条条大路通幸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