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以后,我走出书房去读书。
大体格局是这样:春夏天亮早,曙光初露时,我已进入公园或小区的树林中,集中精力读书一小时以上。若节假日无大事,一早入公园,藏于树荫下,一本书,一壶水,一读小半天,乐在其中。此种读书方法可避其纷扰,专心于一书一文,实无其他什么阅读内容、方式可比拟。
自退岗后,书与人结合更紧了,时间的安排更灵活充分了。走出书房读书,自带茶水读书,关掉手机读书,藏于闹市读书,伴随着大嫂大妈的“小苹果”舞曲读书,置身于大哥大爷的鸟鸣莺啼读书,不带任何功利目的读书……这或许便是退休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也是有效的读书方法吧。
感奋之余又想,这离开书房读书,若对志存高远者,是否还有更高的境界,更大追求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更透彻:“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电、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
由此看来,读活书,读无字书,读社会实践这本更大的书,意义更深远。
如何读书并不是个简单问题:教室、书斋读有字书,此为基础,自不可少;社会实践读无字书,经受锻炼,搏击风云,增长知识,以成大业;电脑手机上忙里偷闲,看新闻,览时事,浅阅读,泛读书,此为巧读书。当今社会人,谁不有此经历和爱好?若有时间和机缘,走出书斋,离开电脑,丢下杂事,独自到自己喜爱的某公园、某茶社、某角落、某个别人不曾关注的地方,心平气和地、专心致志地、毫无打扰地读上几个小时你最爱读的书,且能长期坚持下去。这种爱好、这种修养、这种感受、这种重温与回忆、这种休息与怡情,是其他生活方式、其他时间精力的消费不可比拟和替代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