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把小说写好

(2015-04-01 10:50:51)
标签:

情感

小说

调子

小说创作

《琵琶行》

分类: 散文随笔
 

  写每一篇小说,事前我们都要为这篇小说定下一个调子。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调子,或调子没有定准,小说就不能下笔。有时候,某一篇小说让我们颇费踌躇,迟迟开不了头,困扰我们的很可能就是调子问题。

    那么,拿什么为小说定调子呢?我的体会只能是情感。“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从本质上说,小说是情感之物。小说创作的原始动力来自情感,情感之美是小说之美的核心。我们衡量一篇小说是否动人,完美,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这篇小说所包含的情感是否真挚、深厚、饱满。倘若一篇小说的情感是虚假的、肤浅的、苍白的,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写小说一定要有感而发,以情动人,把情感作为小说的根本支撑。如果背离了以情感之美为中心,放弃了把情感作为主要的创作资源,一味从理念上或别的地方寻求创作资源,就违背了小说创作的初心和基本规律,就失去了文学作品作用于人类感情的功能。小说创作是这样,所有其它门类文艺作品的创作也是这样,离开情感的参与,都不能成立。

  当然,小说创作除了情感之美,还离不开思想之美、自然之美、细节之美、语言之美、形式之美等多种审美要素的参与。只有把多种审美要素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篇完美的、常读常新的小说。

  拿白居易的《琵琶行》来说,它主要表现的是情感之美和音乐之美。这两种美好的东西都不是实体,都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表现。我们注意到,诗人借助一连串的自然物象,如“急雨”“大珠小珠”“玉盘”“莺语”“泉流”“银瓶”“水浆”“铁骑”“刀枪”“裂帛”等等,把美好的情感和“仙乐”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以致“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当然,这首诗的语言之美更不用说,诗句千锤百炼,字字珠玑,构成了千古绝唱。可以说,每样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都是情感之美的保障,如果语言不美,情感之美很难实现。

  其实我们可以把《琵琶行》当作一篇短篇小说来读,它会给我们很多启示。等我们把小说写得也有了诗意,我们的眼睛也可以湿一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