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成长多元化传递正能量

(2015-03-03 23:50:44)
标签:

羊倌

世俗

名校

世界之最

种群

分类: 散文随笔
    《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吕彦喆是一个原籍辽宁的小伙儿,现在在安徽省宁国市宁墩镇的一处山坳里养羊。难以想象,这个“羊倌”是学经济的,不仅拿到双学位、被保研,还曾经被美国知名大学的商学院录取。如果当初吕彦喆选择了另一条路,他就不会出现在这里,陪伴他的也不会是这些“咩咩”叫的黑山羊。 
    很显然,放弃美国名校读书当“羊倌”,吕彦喆的选择在许多人料想之外。但吕彦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铺就的“羊倌”之路,养羊养出了“世界之最”——拥有全球最大的乌骨羊种群,纯种数量占世界种群的3/4,一年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不难想象,如果吕彦喆没有养羊的梦想,那么他的成长路上,或将不会出现“世界之最”传奇一样的成功。 
    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思维的束缚之下,考名校、进国企、当公务员、赴外留学等等梦想和追求,成为诸多家长和考生判断“成功”与否的具体标准之一。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有相当一部分35岁以下的受访者,他们共同把钱、权和地位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世俗观念里,“出国去名校读书”已经是成功的化身,是成功的标签,只要进了国外名校,就意味着风光连篇,人生无忧。倘若哪位学子学业半途而废,或者事业上另寻他径,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讥笑和质疑之声也就可想而知。 
    常言道,“不以世俗成败论英雄”,对于“出国去名校读书”的成功评断,也应该摒弃世俗之中对青年学子成功评价的单一化,不以世俗的“成功论”绑架他们。让他们自由选择,毕竟再高大的学府,也是他们学业路上的一座普普通通的学校而已。几年之后,摆在他们面前的将是另一座人生的大学,一切奋斗和努力或将才刚刚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做人当有胸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