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与官德

(2014-10-29 08:10:59)
标签:

李离

晋文公

官德

祸福

生死

分类: 散文随笔

    在我国古代,却有一位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自己的为官之德的先贤——春秋时晋国的李离。他以引咎伏剑而自责,感动千秋。

    作为晋文公的狱官,他审理一桩案子时,因为偏听了属下一面之词,冤死了一个人。李离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个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却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我拿俸禄最多,也没有与下属分过。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晋文公说:“按你的道理讲,你有罪,我是你的领导,那么我也有罪了!”可李离却偏偏不下这个台阶,说:“国家对我这种官职有规定:错判人受刑,自己也得受刑;错判人受死,自己也得受死 。国君因为我能察微决疑,所以才让我到这个位置上来。今天我犯了死罪,我赴死无悔。”他拒听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李离的为官之德——官德就是享有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官员只享受权利,而不负担相应的义务,就会导致偌大一个天下,没有多少能真正主动引咎自责的官员。

    道德有时是要用生命而不是言辞去体现的!古之先贤就是这样捍卫为官之德,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语本《左传·昭公四年》,春秋时,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丘赋制度而受到别人的指责,他坚定地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即“如果对国家有利,个人的生死都由它去吧”。这两句意在强调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只要于国有利,个人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林则徐常常吟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以鞭策自励。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评论说:“盖文忠公(林之谥号)矢志公忠,故二句诗常不去口。”百余年来,这两句诗不知感动过多少为国尽忠的仁人志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勤与学
后一篇:人生不可复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