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景区票价能早日回归公益
(2014-09-23 17:19:24)分类: 东西南北 |
应该说,景区适度市场化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必然产物,但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却把景区当成了百分之百的商品。就目前的高票价,不少景点还感叹运营压力大,原因正在于此:地方政府往往要求景区上缴巨额利润,拉动地方经济。
不少专家评论“门票经济”是“短视”行为。对游客宰一刀是一刀,不厚道更不明智。从长远看,更会臭了名声。应该把“门票经济”变成“度假经济”,像西湖免门票那样,用旅游区的衍生产业来吸引游客。这样的道理,地方政府未必不明白,但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多,不怕没人来;一次性买卖省事,也够赚。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不是什么“经济”的问题。名山大川是自然的恩赐,人文遗址是历史的积淀;景区的背后,是不容抹杀的公益属性。公共的东西,谁有权“占山为王、围城收费、坐地起价”?这既是对公共资源的非法占有,也是对低收入民众旅游权的无情剥夺。
所幸,问题已引起了关注。去年10月1日施行的《旅游法》明确,“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游览场所应当体现公益性质”。
期待景区票价能早日回归公益,让每个人都有权利“饱览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