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邻为善
(2014-09-15 08:57:43)
标签:
邻里子罕邻居楚王蜡烛 |
分类: 散文随笔 |
说到邻里关系,人们很容易想起清代六尺巷的故事以及尚书张英写给家人的那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住进了高层住宅小区,钢筋混凝土加防盗门,邻里之间不再有平房大杂院年代那样的亲密接触,以致“邻居相见不相识,不知对门是何人”。越来越多的农民搬进了新农村社区,穷街陋巷没了,可隔着墙头借火柴的那份乡情也远去了。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人在家中坐,消息通四海,网聊八方友,邻居不往来。一项对全国六大城市邻里关系的调查显示,四成人不知邻居名字,六成人不和邻居往来,更多的人则不会与邻居打招呼或偶尔打招呼,近八成被调查者表示,现在的邻里之间已经越来越疏远,邻里温情正在消失。
回望过去我们发现,邻里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原先的社区,大多是公房或公家分的房子,居民是同一行业或单位的同事,原本就有联系,加之相处日久,邻里情分自然就浓一些。而现在,商品房的普及打破了同行相邻而居的群落模式,住在同一大院、同一楼座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影视剧里“别和陌生人说话”的告诫被用到邻里关系上,大家互相抱有戒心,接触更无从谈起,让人平添“比邻若天涯”之感。
孟子说:“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事实上,让人温暖的邻里关系,并非都是救人救火等生死攸关的大事,更多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平常小事。虽说如今与过去大不同,但每个人若能够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多为别人着想,相信邻里有情的古风在现代社会定能存续下去,中华民族相互友爱的传统风尚也会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