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告者则不为
(2014-09-03 09:01:24)
标签:
莲池大师内心天道底线良知 |
分类: 散文随笔 |
赵清献即北宋赵抃,清献是他去世后朝廷所赐谥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赵抃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表里如一,凡白天所为,必先于头天晚上,整衣正冠,焚香告天,不敢告者则不为。莲池大师认为,像赵抃这种精诚所至的人,才有资格参禅悟道。
莲池大师所指虽是参禅悟道,但赵抃说这句话的初衷却未必是虔心向佛使然。什么是不敢告天的行为呢?大至杀人越货、贪赃枉法的恶行,小至瞒天过海、欺人骗世的丑行,均是不敢告天、不可告人的勾当。不敢告,便不敢做,所以不为,说明赵抃有敬畏之心,敬天道,畏人言,守底线,持操行。
赵抃进士出身,历任武安军节度推官、江原知县、殿中侍御史、右司谏、成都知府等职,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以为人正直、立朝刚毅著称,人称“铁面御史”。最值得一提的是,赵抃做官四十余年,不仅在朝中任过要职,而且任过多地一把手,却从不像那些同僚一样,骡马帆船往家里拉东西,无论从油水多足的地方离岗离任,仅只“一琴一鹤自随”。
敢为与不敢为,一字之差,千里之别。不敢告而敢为,则私欲战胜良知,利益挑战法度,这种人缺乏敬畏之心。世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丑恶之人、丑恶之行,大都是因为缺乏敬畏之心,什么都敢贪,哪怕是灾民的救命钱;什么都敢吃,哪怕是濒临灭绝的物种;什么都敢排,哪怕是致癌的污水;什么都敢卖,哪怕是初生的婴儿……较之行为上的大胆,这些人在言语上却往往谨小慎微,稍露破绽则千般掩饰万般否认,对同谋者尚且守口如瓶,更遑论“焚香告天”了。
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敢于挑战天道人心的将自取灭亡,敬畏天道人心的则终其天年。表面柔弱的人,往往并非懦弱。顺天应人,与世无争,见钱能把握好分寸,见利能守得住底线,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丧志,说明他有所敬畏、有所坚守。所以,潜伏在不敢者内心深处的,却是另一种敢,一种决不逾越法律、道德和良知底线去争夺的敢,一种勇于与内心的畏缩、人性的脆弱战斗的敢,这种人内心强大,意志坚如磐石。
看似表面威风八面、无所不能者,内心却常常脆弱不堪。雁过拔毛、锱铢必争、巧取豪夺、唯利是图,尽管腰缠万贯又如何?这种名不正而言不顺的资财,很多是见不得天、见不得光的。同时,东西多,牵绊多,东西贵,心里累,那些东西是要费心劳神伤脑筋的,内心必不安宁。内心既无安宁,何来强大?稍有风吹草动,便如惊弓之鸟,一旦东窗事发,还得锒铛入狱。因此,在国外拥有别墅的也好,用汽车拉茅台酒的也罢,最终不过落了个空无一物。不能告人的注定不能为人所承认,不敢告天的终究不为天地义理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