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明月属故乡
(2014-07-23 06:09:06)
标签:
明月故乡一轮明月母性 |
分类: 散文随笔 |
现代天文学说,月亮为一丸干旱而无生命的天体。自身不发光,它的光是借助于太阳的。可现今的科学,虽然十分发达,但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之秘而言,也许仅仅是一鳞半爪而已。月亮,何不如斯?
我们的古人,给明月以生命假设,不只是为幻想。有时人的内心感应,是奇特的,譬如梦。梦中所出现的一些场景,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然而它出现了,它从何而来?我们无法给予彻底的解释。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只是对浅层梦境而言的。古来月中有嫦娥、桂树、玉兔的传说,寄寓了人们更多难以说尽的心灵图景。是什么,给予人们这样的启示?为什么,有关中秋佳节的种种民俗,都与一轮明月有关?圆与缺之说,又包含了多少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都值得我们去深层思考。
将明月与故乡,联想在一起的,诗仙李白恐数得上第一人。或者说,他描摹得真切而感人,能够调动起人这个灵性动物的每一根神经,因为他的思维是上天入地、鹏程万里的。他的一首《静夜思》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壁,是有情感因素为前提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什么启迪了他的这般联想?
而明月之出现,往往与悲欢离合联系在一起。人在落寞、失意、悲愁之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明月。为何如斯,不值得我们深究吗?
明月在长空徘徊时,在云层穿梭时,在山头玉立时,在井水里映照粼粼时,都显得那样的达雅而温情脉脉。
明月,是母性的。故乡,也是母性的。所以,离井背乡之人,看到明月便会想到故乡,想到故乡便会想到母亲。一个情字使三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唐诗人李冶有一首诗《明月夜留别》:“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这种感怀,每次离乡别母时,我都曾有。
前几年,我也曾写过一篇散文《明月故乡》。企图追怀并状写明月下的故乡之山水草木,蛙歌与虫鸣,以及母亲那一头飘然白发。这些人与物,在我笔下,都成为摇篮中的婴儿,这摇篮就是故乡那一轮明月。
有情明月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