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无比重要。文化就像大海,弘扬传统文化首先抓什么?最重要的,是先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社会道德严重缺失。
伦理道德是中华文化最精粹的部分。我们所建构弘扬的伦理道德不能离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不能在屋子里想出来,否则那是人造花,活不了,也不能掐来他国的花插到我们的土地上,它只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萌生。
当前为什么“文化”热起来
首先是人民文化生活的急需。尽管当前整个社会道德严重缺失,可是人们心中还是向往着那种仁、义、礼、智、信的生活。人们慢慢明白了,光有钱只是富,富而不贵,有了文化才高贵。像梅兰芳到欧洲去演出《霸王别姬》,引起轰动,了解这一情形的俄罗斯老人至今谈起那段历史仍然津津有味。这属于“贵”。
其次是人民内心生活的急需。例如我们平日生活里感受到的代沟问题,过去只归结于时代的改变和年龄的差距,其实它还是文化之沟、追求之沟。此外还有一个海沟,即海峡两岸间的文化差异。这道沟不像余光中所说,窄窄的、浅浅的,这个沟很深。再有一个国沟,国和国之间的文化之沟。要和谐,要和平,靠什么?事实证明靠精确制导导弹获得不了和平,多少钱都买不到平等。代沟、海沟和国沟都要靠文化来填平。是不是整个世界都要继续沿着西方理念向前走?事实证明,他们自己也已走不通。作为中国人,不会歧路亡羊,痛哭而返,在物欲和道德的岔路口,我们能找到一条路。因为我们有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我们把精神境界视为最高贵的追求。
中华文化之核心:道德观
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即是人化,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标记和符号,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我以前曾经讲过,文化是分层级的。表层文化,是在物质生活上所体现出的好恶、取舍,主要是衣食住行问题。有人说这是物质文化,我不采用,因为物质本身不是文化。中层文化,风俗礼仪、文学艺术、学术宗教、制度法律等。有些人称之为制度文化,我也没接受,因为制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说风俗是一种无言的制度,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那么文学、学术都与制度无关。底层文化,也是最核心的,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宇宙观(世界观)和审美观。
中华文化之核心是道德,即“内心”生活。人们对文化生活和内心生活二者的需求密不可分。中华传统道德,可以用很多词来形容:勤劳、好学、向上、友善、爱国、诚信、和合等。它的特征表现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且系统细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系统而细腻的文化,其基础、根苗就是仁爱。仁爱不同于博爱,博爱是一种一律之爱,而仁爱是一种普遍而有差别的爱,即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孝、悌、忠、义”等,其实都是“仁”或“爱”放到不同领域的表现。
我用12个词来概括我们的世界观:无神多神,人最宝贵,以人为本;和为最要,以礼相与,兵为凶器;继承发展,生生不息,变动不居;沟通天地,追求崇高,胸怀寰宇。
数学家、哲学家罗素在1922年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经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他根据的就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和道德观。
罗素在1920年来中国,生活了11个月。回国之后,1922年写了《中国问题》一书,至今还是西方人认识中国的经典之作。1922年我们是什么情况?积贫积弱,军阀混战,罗素以哲学家犀利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出中国的前途。他预言几百年后,世界将“只剩下那些爱好和平的国家,尽管它们贫穷而又弱小。中国人能自由地追求符合人道的目标,而不是追求白种民族都迷恋的战争、掠夺和毁灭。”
构建新阶段的中华道德体系
当前需要尽快解决突出的矛盾,即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裕和文化生活严重匮乏的矛盾,西方价值观大行其道、传统道德严重缺失和人们渴望回归和谐和睦的矛盾。应对之道就是大力弘扬传统道德理念,并加以创新、发展,在实践中形成新时期的中华道德体系。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不可能凭空新造,只能在原有基础上转换、创新。中华文化不变当中有变,不变的是我们的底层;变的是中层和表层。传统道德的形式、适用范围以及一些内容,理所当然需要转换、创新和淘汰。总之,就是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何着手?首先是以德治国,并在德的基础上强调礼,同时不能没有法,要依法治国。德、礼、法综合才能国泰民安。
我认为,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的主力在民间,政府的责任是引导、支持,学者的责任是思考、供给,向社会提供研究成果。教师的责任是普及。这需要慢慢来,慢慢培养。
文化的复兴和建设要比经济建设难得多,久得多;人的内心建设,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恐怕需要以百年计,因为这要靠父母、老师、社会,代代相传、世世构建,而毁掉它,只需一夜。但是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因为我们今天的事业和追求,也是五千年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只要传统道德伦理活跃在大街小巷、亿万屋檐下和每个人的心头,新时代的文雅、恬淡、从容、自信、和谐、富裕、欢乐、强大的中华民族就会为世界做出划时代的贡献,受到世界的尊重。人民在期待着、世界在期待着、人类的未来在期待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