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说项
(2014-07-15 11:21:47)
标签:
逢人说项
陈寅恪
傅斯年
胡适
国学研究院
|
分类:
散文随笔
|
|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外举不避仇,有容乃大,无欺自安,内举不避亲,清风有意,明月无心,不以辞令美言论举荐,才能第一,此为说项的首要原则。别人只能给你一个位置,不能给你一个未来,被荐者获荐后,倍加珍惜这样的机会,方能不负众望。胡适也曾为人说项,据石原皋回忆:“当年在北大时,少年成名,许多青年学生及学校中的教职员都愿登门拜访,大有一识韩荆州、身价十倍之势。可是他非常忙碌,不能所有的客人都接见,难免有时也有挡驾的举动。因此,惹怒了一些人,他也觉得不安。不过,他特别喜欢同青年人交朋友,发掘他们,鼓励他们,直到晚年都是如此。”华罗庚、沈从文、罗尔纲等皆得其举荐脱颖而出,一位徽州来的郎中为胡适看过病,医术也不错,之后胡适便向多人推荐了这位老乡,由于他的影响力,郎中很快走红。沈从文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好的文章,就推荐给报刊发表。西南联大学生汪曾祺曾说:“我在1946年以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举荐时,沈还对人说过,汪曾祺的文章写得比他自己的还要好。
1925年,梁启超为陈寅恪说项,力荐其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校长曹云祥问:“他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问:“他有些什么著作?”梁答:“还没有著作。”曹说:“这就难了。”梁答:“我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列举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等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清华遂聘陈寅恪任国学研究院教授。陈寅恪做教授后,也秉承了发现专才、力荐不怠之美德。他曾向傅斯年和李济推举蒋大沂:“兹有一事即蒋君大沂,其人之著述属于考古方面,两兄想已见及,其意欲入史语所,虽贫亦甘。其人之品行固纯笃君子,所学深浅既有著述可据,无待饶舌也。”他在1928年夏天分书三信予容庚、傅斯年,推荐王国维在清华惟一的研究生戴家祥,未果。1932年,又向傅斯年旧事重提:“适宜之大学或专门学校担任数点钟功课。如中央大学有机会,则弟当致一保任负责之荐书与志稀兄及汪君旭初,若他处有机会,亦无不可。”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不光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襟怀。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