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的“高考”

(2014-06-07 22:41:35)
标签:

文化

省试

殿试

礼部

考试

分类: 旧事窗

       

    宋代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发解试、礼部省试、皇帝殿试。“发解试”是宋代“高考”的第一场选拔淘汰考试,考生除了国子学、太学、宗学、武学等隶属“中央教育部”的最高学府的学生之外,还有各州县地方官办学校及私人学校的学生。宋代的“发解试”,在京由国子监、开封府(南宋时为临安府)举行,地方则由州郡统一举行。“发解试”的考试时间一般是在科考之年的秋天八月份,故又称为“秋贡”、“秋闺”。考试结束后,并非所有合格者都能送推到礼部,参加下一场考试,而是有名额限制的,犹如今天的“指标”。指标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声誉,因此各地经常申请增加名额。

    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故简称省试,因为本场考试在春天举行,所以又叫“春试”、“春闺”。在整个宋代“高考”流程中,省试最为关键和重要,特别是自宋仁宗晚年以来,殿试仅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之后,省试实际上就决定了考生的命运——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宋会要辑稿》因此说:“科举之设,实用人才之根本,而省试最为重事。”     有幸从“发解试”中突围成功的考生,自接到通知之日起,就得各自依照距离京城路程的远近,陆续上路,到尚书省礼部报到,向有关部门办理考前手续。到达礼部时间,要求在当年的十一月下旬之前,当然,也有因距离遥远,路途受阻而延迟至十二月者。此时正是冬季,《宋史·选举志》因此说:“(进士、诸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省试之前,有两项活动:一是举子集体觐见皇帝之礼,名曰“群见”;二为拜谒孔子之礼,叫“谒先师”。正式省试的时间,自北宋初至南宋孝宗时,一般为第二年的正月下旬。南宋光宗时,有一个叫何澹的大臣上疏说,省试之时,“春令尚浅,间遇风雪,则笔砚冰冻,终日呵笔,书不成字,纵有长才,莫可展布,年高之人,至有不能终场者。今欲展半月,定以二月一日引试。从之”。此后,省试的时间就调整为第二年的二月份。《梦梁录》卷二载:“诸州士人,自二月间前后到都,各寻安泊待试,遂经部呈验解牒,陈乞纳卷用印,并收买试篮桌椅之类。试日已定,隔宿于贡院,前赁房待试。”从租赁房屋到购买考试所需的桌椅,考生在经济、精力上的耗费之巨,可想而知!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省试不严,取士不公。殿试的时间,大约在省试发榜后的一个月,即三、四月份举行。在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之前,殿试后要刷掉一批人,之后,则全部录取,不再黜落。至此,历时8个多月的宋代“高考”才算结束。     宋代确立的三年一次的三级科考制度及考试时间,以后的元明清各朝均承袭不变,只不过在考试名称、考试地点及考官设置上有所微调。比如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性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主持乡试的有主监考二人,副监考四人,提调一人,其他官员若干人。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统考,主监考、副监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会试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参加复试的贡士一般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录取分3个等级,其中的一等前三名,即世俗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