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巩华古城话今夕

(2014-05-27 09:07:52)
标签:

镜头

今夕

地带

南北

中学

分类: 旧事窗
    报载,北京明代古城巩华城即将动工修复。

    巩华城位于昌平区沙河镇,南沙河与北沙河之间,京藏高速路以东,至今已有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了。

    明朝以前,南北沙河之间有村落叫沙河店。自从朱棣定都北京,并选定昌平黄土山为陵地,沙河店就成为皇帝经常过往驻跸之地,永乐年间建有行宫。由于地处河谷地带,南北沙河经常泛滥,行宫到正统年间被洪水冲毁。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春天,明世宗谒陵驻跸沙河店,礼部尚书严嵩建言:此地为车驾谒陵之路,南北道里适均,应该修复行宫;因这里北距居庸、黄羊边镇不远,从安全考虑,还应该建筑城池,派兵守护。明世宗采纳了这个建议。嘉靖十七年五月在沙河店之东相度地势,十八年正月动工,一年后(公元1540年)竣工,赐名巩华。

    建成的巩华城东西、南北各二里,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门叫镇辽,西门叫威漠,南门叫扶京,北门叫展思。四门原建有城楼,城四周围有护城河,河上原建有石桥。皇帝的行宫坐北面南,位于城中央。石砌的甬道直通扶京门。扶京门“制如午门”——规制如同紫禁城的午门:瓮城有六个城门洞,中间的高大门洞供皇帝出入,文武大臣走两边稍小的门洞。

    建成之初,城内只有驻军千余人,先以勋臣若都督为首领,后改为守备,并建有营房、公署、奠靖所。到隆庆年间以后,城内才允许百姓居住。到20世纪,城内居民分布于行宫后两侧,分为两个行政村:东一村、西二村。行宫身后有一座城隍庙,行宫西南有座龙王庙;行宫之东、镇辽门内,有座“古建泰清宫”,是座道观。明亡之后,行宫渐成废墟,砖石被百姓拆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行宫的基址上建起了沙河中学。行宫身后的城隍庙址上,办起了一所小学。

    历史上发生在巩华城的故事记载无多。

    据明末人所著《甲申传信录》记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日,李自成大军自居庸入关,大军就驻在沙河,自西山连营至巩华城“无隙地”。两天后,农民军自彰仪门进入京城。

    据当地人云: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军队凭借巩华城牵制了北犯日军一天,为南口的防御赢得了时间。

    世事沧桑,巩华古城已被岁月销蚀殆尽。“文革”前,四周的城墙轮廓尚在,只是城砖被扒光了,只剩下了夯实的黄土墙芯。再后来,连黄土芯也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了几座残破的城门洞。

    上世纪60年代,北影厂拍摄《小兵张嘎》,巩华城为外景地之一,其中有威漠门瓮城的不少镜头。

 

http://bjrb.bjd.com.cn/images/2014-05/27/17/pli4537_b.jpg

    巩华古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