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经典?经典就是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并经过历史选择的传世之作,也是最有价值的书,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譬如《四书五经》、《史记》、《唐诗三百首》、《资治通鉴》、四大文学名著,鲁迅作品集等,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经典;《荷马史诗》,《悲惨世界》,《忏悔录》、《战争与和平》、《资本论》、《物种起源》、《百年孤独》等,是国外的历史文化经典。
为何要读经典?首先,读经典可以广博见识。世界上的书籍浩如烟海,读不胜读,我们就是穷毕生之力,也难以览其万一,读经典就是一个捷径,因为经典是知识含量最多、见地最高的著作,而众多其他书籍无非都是对经典的诠释、延伸、重复、解读,所以熟读一本经典比读一万本普通书籍都要有价值,北宋丞相赵普就有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要想尽可能多地获取学识和道理,想做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读经典肯定是事半功倍之举。
读经典还可以闻道明理。经典多是载道说理之作,是那些历史文化巨人终生之学的理性积淀,读经典,就如同我们与巨人当面交流,接受教诲,如能多读勤思,勇于践行,则会受用无穷。譬如,读《论语》、《孟子》,可悟出做人做事的章法,循规蹈矩,光明磊落,以做坦荡君子;读《资治通鉴》,可知治国安民的道理,以史为鉴,免蹈覆辙,做一个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读《孙子兵法》,可领会指挥打仗、行军布阵的规律,以卫国护民,不辱使命,做一个合格军人;读《物种起源》,可明白进化论的道理,知道人类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我们就可以科学地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社会。
读经典可以提高素质。苏东坡有名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特别是那些经典读多了,自然就会谈吐高雅,趣味不凡。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经典也许并不解决现实问题,它关注的是内在的心智培育与精神世界的培养。那么,读点经典,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智慧会指引我们识别美与丑、善与恶,使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读点经典,深刻的人生哲理会浇灌和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变得更有涵养、情趣;读点经典,充沛的浩然正气会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处世,不随波逐流,不自甘堕落,做一个情操高尚的正人君子。
读点经典,于个人可以广见识、明事理、受熏陶,善莫大焉;对社会而言,读经典形成风气,则可教化民众,端正风气,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质,更是功德无量。因而,干部读经典活动,值得提倡推广,但愿能在社会各界蔚然成风。
(戚平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