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顾炎武的家国情怀

(2014-05-17 10:57:48)
标签:

现实意义

祸乱

势力

历史上

名节

时尚

分类: 思想理论

 

   由“弘扬爱国主义”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传诵至今、深入人心的警语,不禁驰念顾炎武先哲其人。这警语出自他的平生实践的抱负,有似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誓言。

  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上,顾炎武早已名标青史。他是明清之交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出生于江苏昆山,自幼博览群书,曾参加东林书院复社反对宦官魏忠贤等权贵的斗争。明亡后,在苏州一带组织抗清的武装起义,失败后,弃家远逃。游历华北各省考察山川形势,结交四方人士,并在淮安、雁门、五台等地垦荒种地,但暗中仍继续进行反清活动。顾炎武当年曾受南明弘光朝召他以兵部司务任用,赴召途中,写过歌颂史可法的诗,期望收复失地——

  白羽出扬州,黄旗下石头。六双归雁落,千里射蛟浮。河上三军合,神京一战收。祖生多意气,击楫正中流。

  由于清兵攻破南京,形势剧变,史可法壮烈殉国,南明弘光朝覆亡了。顾炎武于晚年定居于陕西华阴,从事著述。只因一生关心国家大事,重视探讨国家治乱之源和有关国计民生问题,他的著述反对空谈务虚的理学,提出“经世致用”“引古筹今”。多年的游历生涯,有助他扩大视野,他写的《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

  鉴于明末清初社会寡廉鲜耻的现象,顾炎武曾以《廉耻》为文,大声疾呼士大夫应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当国家有难时,“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忠节相望”。他痛陈无廉耻最终会导致“祸乱败亡的惨局”。(引自《日知录》)

  顾炎武一生正是以名节自誓:“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他在题《海上》一诗中写道——

  海上雪深时,长空无一雁。平生李少卿,持酒来相劝。

  这是借苏武牧羊于北海的典故,表示以苏武自况,明素志与深心,绝不出仕“异代”。

  当南明国破家亡已成历史悲剧之后,顾炎武有咏史诗,寄托怀抱,题《范文正公祠》写道——

  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已见干戈缠海内,尚留冠佩托江东。含霜晚穗遗田里,噪日寒禽古庙中。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

  这首诗是顾炎武游览范仲淹祠时不胜感慨而作,盼望能有范仲淹之流卓越人物,以天下为己任,整军经武,挽狂澜于既倒。可见他对范仲淹的敬佩。

  由于形势已大变,清兵已扫荡江南各地抗清势力,顾炎武登高遥望,触景生情,又以《海上》七律一诗抒发悲愤——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顾炎武的诗文,一片赤心,慷慨激昂,真挚感人。他于1682年谢世,迄今已历330多年。以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当今的忧国忧民之士及千千万万莘莘学子,是极切国情的传统文化,其蕴含的道德情操、人格涵养,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