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原是文职官名
(2014-05-16 20:04:33)
标签:
趣话史载长官旧事官员时尚 |
分类: 知识窗 |
|
按照字典的解释,掌故多指对历史人物故事的考证叙述,带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其实“掌故”原本是指一种朝廷命名的官职,准确点说,是汉代始设的一种国家文职官名。
史载,汉朝时,国家设置了一种名为“掌故”的官职,隶属于太常。太常下属太史,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太史的长官叫太史令。太史令手下有许多官员,其中就有“掌故”一职。“掌故”专门负责管理收集国家历史故事,因其工作性质是掌管国家的“旧事”,所以称为“掌故”。
“掌故”是汉代文学官的一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政府官员,因此,国家定期给他们发“工资”。
由于掌故属于朝廷必需的一种史官,因此,历朝历代都很看重。唐代时,国家对掌故一职又做了细化,工作分工更为明确。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当时朝廷设有“内侍掌故”和“州郡掌故”,分别负责宫廷及各地流传的故事、轶闻、考证等。一上一下,一内一外,一朝一野,将国家的朝野逸闻、民间逸事等一网打尽,全行记录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掌故的范围逐渐扩大,已不仅仅限于朝廷任命的专职官员了,到宋、明、清三朝时,凡收集有关上层社会人士的轶事、朝野逸闻、民间传说等的人,都统称“掌故”了。而且,掌故的词性也发生了变化,由官职名变成了逸闻轶事、坊间趣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