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浪花淘尽英雄

(2014-05-04 17:05:39)
标签:

千古

成败

花淘尽

中国古代

壮志

时尚

分类: 散文随笔
    《三国演义》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书,不过需在人“但当年轻的时候”(柳青语,其前为“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最好是少年时期,走向社会之前。当你落入社会为你设计的樊笼不得解脱时,再读这部书,也许徒添烦恼与愤懑而已——此时,先被金箍咒束缚最终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的孙大圣、为了红颜而出家的多情公子宝玉,乃至软骨头的投机分子宋江,或许更适合做你的朋友。

  忠(孝)与义(礼),是中国古代社会引领众生的两面令旗,儒家大师们替封建统治者们量身定制。从历史唯物主义眼光看来,也确曾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交通闭塞、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农业社会,需要的是合而不是分,小国寡民、无政府状态只会阻碍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新三国》的主题词所唱的“还我一个太平天下”,是人民群众的普遍心声。谁能遵循民意、顺应历史潮流,谁就是英雄。乱世出英雄的前提是乱世呼唤英雄,明主英雄相见恨晚,英雄大有用武之地。于是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孔融、曹操、刘备、孙坚十八路诸侯当仁不让、雄心勃勃。陈宫、荀彧、郭嘉、鲁肃、孔明、司马懿等谋士,夏侯惇、典韦、曹仁、徐晃、夏侯渊、孙策、吕蒙、周瑜、黄盖、陆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星横空而出、各忠其主。

  泱泱中华因东汉王朝腐朽而分崩离析,复因群雄并起同室操戈而水深火热。至天下三分,人心稍定,然而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大一统观念使得悲壮残酷的演义成为历史的必然。

  三国鼎立前夕,孙曹刘三家其实都想借助“忠”之名号。孙坚欲借大汉玉玺,招来杀身之祸而转嫁于袁术;曹操赢在起跑线上,一开始就逮住了汉献帝这个活傀儡,执天下牛耳;刘备借助汉室的血统,故成为最有群众基础的“正统”。仅有忠之名还是不够,只可招兵抚民,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紧接着,“义”成为各方搜求人才的不二法门:孙氏以推心置腹之诚得周瑜;曹操效周公礼贤下士,故谋士将才如云;刘备识人用人最有一手,除了桃园三结义的牢固核心同盟外,赵子龙硬是被他生生的“借”了过来,不久卧龙凤雏一并“请”得,徐州、荆州、益州这奠定蜀汉江山的三大地盘也都是他先后“借”得。若不是张飞鲁莽误事,连骄横不可一世的吕布也险些被他“借用”。厚德载物,顺势而为,强扭的瓜不甜,玄德于儒家之义之外,深谙黄老之术。

  睿智沉稳,志决行果,孙权可谓英雄;豪言诡行,顽强狠毒,曹操可谓奸雄;大智若愚,极善机变,刘备可谓枭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尽管英雄人物大都壮志难酬,出师未捷身先死,甚者败走麦城身首异处。但,如同英雄不问出身,英雄亦不论成败,他们依然是英雄,与美好江山一同千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