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的范畴

(2014-04-21 14:44:38)
标签:

世纪

先生

压力

于其中

怎么写

时尚

分类: 散文随笔

 

    目前散文领域出现了很大的混乱,既有观念上的,也有创作实践上的。这恐怕是自有“散文”概念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百年来建立的散文边界与观念,譬如“真实性”“自我”,遭遇了破界,甚至连社会广泛达成的散文伦理也被抛弃。有的作者利用散文的真实性要求,以大量的虚构达到只有真实才能获得的艺术效果,这已经是一种违背文学伦理的行为。

    有人说散文的无边界正说明了它的勃勃生机,它的各种可能性。在全民写作的当下,这也许是散文自身发展必然出现的问题,它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散文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每个写作者对于什么是散文都是清楚的,虽然有各自的认识,但下笔却从无疑惑。不得不承认,丰富的创作实践已经走在散文理论的前面了。现在的混乱主要是理论上的。面对如此丰富的创作实践,早已不能以一种文体概念去囊括了。如果再退回到过去,实际上就否定了“散文”而重新回到了“文章”,回到《古文观止》的年代。前人所作的努力全被推翻了。这是一种粗野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其自身也会被后来者同样抛弃。

    最简单的一个前提是,在谈到散文时是不是还把它当作一种文学体裁?如果不是,那没有争议的必要,重新回到“文章”,怎么写都不会有要求。如果把散文当作一种文学体裁,那问题就简单得多。文学的审美性,它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它的艺术性要求都是顺理成章的。它与小说、诗歌既定的文学体裁必须作一个概念性的区分,必须指认出它的疆域所在,找出散文的概念、范畴,并加以定义,否则散文名存实亡。

    文学性,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它不是信息符码,而是艺术符号,语言上没有追求,谈不上文学性,而语言美的最高境界是它的诗性。

    散文是建立在个人感觉、感受与感悟上的一种艺术表现,它把作者鲜活的感觉带到了文字的现场,使文字具有了生命的特性与活力。它具有鲜明的个体特性,它不是知识、历史等资料性的东西,甚至也不完全是经历性的记述(要求散文像小说一样重视叙事是片面的)。它的视角是个人化的,带有个人的感知与观察。一篇好的散文没有个人的灵魂在其中,它就不会是一种创造。散文是生命的一种延续,其精神是有呼吸的,是不可复制的。

    另外,艺术讲境界。中国文化所追求的天人合一,让历代文人创造出了许多意境深远的经典作品,让人类的心灵得到安抚与提升。散文的高下也在于其境界的高下。中华文明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所取的诗意化追求,让人与自然达成了最富审美性的和谐。这种文化上的追求,让艺术在表现自然世界时寻求诗意的表现。历代散文都在这样的意趣下进行创造。这是散文的正宗,主旨是讲审美的,是人与世界诗意的相遇。

    20世纪90年代“大散文”风行,艺术性散文受到质疑。散文的概念开始混乱,导致创作上无序,理论批评失范,散文成了文字的收容所。文体净化再回到起点,甚至倒退到古代的“大文学”时代,使得这些年从文学的角度谈论散文变得褊狭,甚至没有意义。

    进入新世纪,散文的文体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上世纪末的“新散文”、文化散文继续发酵,新的原生态散文、现场主义散文、感觉主义散文、新体验……纷纷涌现,都在提出自己的散文主张,从主旨到风格都有自己对散文的认知。作品大都遵从真实性原则,进入个人灵魂深处,展示了其他文体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与高度。这是散文文体无法忽略的表现,也是它作为独立文体获得文学体裁意义的本质显现。在小说、诗歌走向沉寂的背景下,散文反而凸显了自己的文学性,文体自觉意识已然形成,并出现各种流派。

    但是,散文热潮并没有为散文赢得脱胎换骨的机会,反而因大量的非散文冲击,特别是消费社会的快餐文化在散文创作上泛滥成灾,媒介因为遭遇市场经济压力转而迎合通俗散文和非散文,以致淹没了艺术散文卓有成效的探索。对于散文的概念众说纷纭,散文创作的实际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反过来呼唤理论的建构。散文理论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到散文的创作与发展。

    我赞成刘锡庆先生在《艺术散文:当代散文走向的审美规范》一文中为“艺术散文”下的定义:“创作主体以第一人称的‘独白’写法,真实、自由的‘个性’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裸露心灵、表现生命体验的艺术性散体篇章。”他明确指出:“‘艺术散文’已不包括客观、向外的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纪实文体和杂文、随笔等以议论为其神魂的艺术性‘说理’文体——但游记、散文诗,在其尚未完全独立之前却仍可暂含于其中。将来,艺术散文的文学、审美特性若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径称‘散文’即可。”

    这样的尝试值得肯定。就应该把不讲究文学性的文章划出文学的范畴,以其他的概念给予命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