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散文的边界问题

(2014-03-17 11:21:20)
标签:

戚平然

事实

文学性

特征

合理性

时尚

分类: 散文随笔

 

    说到散文的边界问题,文坛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强调散文文体的开放性和散文边界的模糊性,肯定散文家自由创造、“越界”挥洒的积极性与合理性,认为在散文边界问题上,应当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不需要设置更多的概念壁垒与逻辑关隘。

    如南帆先生就指出:“事实上,散文的文体不拘一格,它的边界完全撤除……作为一种文类,散文的内涵模糊不定。多种文类都可能以不同的比例、不同的变异栖居在散文之中。这时人们可以说,散文的首要特征是无特征。”他还写道:“散文时常隐蔽地解构了既定的文类。因此,‘水’是散文的巧妙比拟。水无定型,文无定法。这一切无不指向散文的基本精神——挣脱文类的规约而纵横自如。”

    与南帆持类似观点的是贾平凹。他在《美文·发刊词》中提出“大散文”的概念,明言“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后来,他又谈及自己读了《古文观止》中一些作者的文集,“结果我发现那些作者一生并没有写过多少抒情散文……他几十万字的文集中大量的是论文、序跋,或者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文章,我才明白,他们并不是纯写抒情散文的,也不是纯写我们现在认为的那种散文的,他们在作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为此,《美文》杂志“尽量约一些从事别的艺术门类的人的文章,大量地发了小说家、诗人、学者所写的散文,而且将一些有内容又写得好的信件、日记、序跋、导演阐述、碑文、诊断书、鉴定书、演讲稿等等,甚至笔记、留言也发表。”显然,贾平凹心中的散文边界也是宽泛而富有弹性的。

    围绕散文边界问题的另一种观点,更注重散文的文学特征与文体规范,主张清理散文门户,净化散文现场,增强散文创作的边界意识。在这方面,进行了系统阐发的是散文理论家刘锡庆教授。他的多篇文章针对当代散文文体的“乱象丛生”,以及“大散文”的说法,重申散文在“四分法”框架之下的文学特质,并进一步细化,提出“艺术散文”的概念和要求,同时指出散文的范畴不宜过宽过杂。而当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应当是更新观念,净化自身,“弃‘类’成‘体’”。 

     面对以上两种观点、两种主张,笔者愿意将更多的理解与认同留给南帆和贾平凹。因为不断的学习与思考,使我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把散文看作一种纯粹的文学体裁,在性质上完全等同于小说、诗歌和戏剧,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误读。

    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近代西方,散文都是一种纷乱驳杂、宽泛多样的存在,其外延几乎囊括了韵文之外所有的文章,其文体自然也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近现代中国作家出于精神启蒙和个性解放的需要,及时发现了散文在表达上的自由与便捷,遂开始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上,建立新的资源与路径,以突出和强化散文的文学性与文体性,其结果虽然使散文获得了文学身份,但却未能真正解决散文的文体与边界问题。散文仍然是个兼容并包、诸体俱在的大家族。                                                          (戚平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