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014-03-09 21:45:51)
标签:

时尚

所说

时间

习大约

故事

分类: 旧事窗

    【经典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译文】

    善于了解别人的人可谓头脑聪明,而善于了解自己的人才可谓心明眼亮。能战胜他人的人可称为有力量,而能战胜自己的人才称得上强大。

    【题解】

    知人不易,知己更难,能战胜别人不易,能战胜自己更难。所谓战胜自己,就是要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欲,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知识积累,见贤思齐,有过则改,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些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坚持做下去更难的事。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欤!

    ——《庄子·田子方》【注释】①汝:指颜回。说话者为孔子。这是《庄子》中虚构的寓言。②交一臂:胳膊挽在一起。③失之:失去旧我。时光不停地流逝,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倏忽之间,我已非我,你也不再是原来的你了。即使你挽着我的胳膊,其实还是不断地失去我。句意略同于古希腊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题解】后世将这句话演化为成语“失之交臂”。在成才的路上,时不我待,必须争分夺秒,与日俱新,才能不坐失良机,而期于有成。

    铭金人①云:“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至哉斯戒也!能走者夺其翼,善飞者减其指②,有角者无上齿,丰后③者无前足,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鼫鼠五能,不成伎术。”近世有两人,朗悟士也,性多营综,略无成名。经不足以待问,史不足以讨论,文章无可传于集录,书迹未堪以留爱玩,卜筮射六得三,医药治十差五,音乐在数十人下,弓矢在千百人中,天文、画绘、棋博,鲜卑语、胡书,煎胡桃油,炼锡为银,如此之类,略得梗概,皆不通熟。惜乎,以彼神明,若省④其异端,当

    【延伸阅读】

    精妙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注释】①铭金人:古时在铜制人像身上铭刻的文字。②指:脚趾。③丰后:后肢发达。④省:减少。

    【题解】不让一物兼有多能,是天地生物的普遍规律。这启示我们:人生有限,比起成为通才,成为专才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谓韵雅曰:汝幼年理家务,吾虞其废业也。然陆象山①当家三年,自谓学问长进。米盐零杂,至细碎矣,综理②有道,便是学问。至长幼尊卑,内外男妇,情性不同,好恶各异。黾勉有无③,能得其贴心输意④,此非仁至义尽者不能。志气从此立,学问从此充⑤,虚心实体,当自得之。

    ——(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规》【注释】①陆象山:宋代哲学家陆九渊。②理:安排、料理。③黾(mǐn)勉有无:意思是努力调剂好各人的所有与所无。黾勉:努力,勉力。④贴心输意:心悦诚服。⑤充:满,实。

    【题解】把柴米油盐一类家庭琐事能够处理得井井有条,也是一种学问;把各种复杂的人伦关系处置得其乐融融,也能显出一个人的才品。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能指导具体事务并在具体事务中得

    到提升的学问。知识不仅承担着创造物质文明的任务,还要承担起齐家治国、经世致用的社会职责,这是一种率先在家庭中贯彻、落实进而推广到社会的经世致用的学问。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题解】鲁迅所赞赏的竞技者,是那种不计较名次,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人,是那种不顾他人的冷嘲热讽坚定不移地完成自己神圣使命的人,这种人和支持这种人的队伍越来越多,就是民族复兴的力量所在。

    我羡慕勤奋者的勤奋,他的日子金光灿灿地不变地流去,金光灿灿地不变地流回来。沉于黑暗的海洋——在他卧榻的周围,充满了松开四肢的遗忘。

    ——(德)尼采《勤奋与天才》

    【题解】勤奋者没有让一分一秒金子般的时光白白流逝,他能让一分一秒的时光带来硕果累累的回报。勤奋者无愧无悔,充实坦然,即疲惫地睡去,也睡得极其宽心和幸福。

    新解

    自胜的路径

    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是老子。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审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如何做到“自知”、“自胜”?孔子的回答是“吾日三省吾身”,以此获得个体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修身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除却“内省”的功夫之外,不断地学习大约是不二法门。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得好,“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鼫鼠五能,不成伎术。’近世有两人,朗悟士也,性多营综,略无成名。……惜乎,以彼神明,若省其异端,当精妙也。”他揭示了一个道理,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更是一个“自知”、“自胜”的过程。与其广撒网略识皮毛,倒不如专于一处,精于研究。就像荀子说的,弱如蚯蚓,一样可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其功在于“用心一也”。当今社会,知识大爆炸,与其到处涉猎,成为难堪大任的“万金油”,倒不如尝试去做一个专才,在某一个领域取得成就。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才,学什么并不是一件太重要的事,关键是在自知的前提下专心致志,假以时日,必有所成。清人孙逢奇在他的《孝友堂家规》中举到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故事,说明即使是将柴米油盐一类的家庭琐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也是一种学问,把各种复杂的人伦关系处置得其乐融融,也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品。

    当然,无论学什么,无论向谁学、如何学,克服畏难情绪,战胜不时袭来的懒惰和懈怠,勤勉不倦,才是通往有所成的正确捷径,唯如此,才能达到尼采所说的“我羡慕勤奋者的勤奋,他的日子金光灿灿不变地流去,金光灿灿地不变地流回来。沉于黑暗的海洋——在他卧榻的周围,充满了松开四肢的遗忘。”勤奋者无愧无悔,充实坦然,我想他们大约不会去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