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愁应是“城乡之愁”

(2014-02-21 06:33:57)
标签:

都市

熟人

愁城

土地

记忆

时尚

分类: 散文随笔

  乡愁是什么?是游子对故乡记忆的眷恋和思念。“乡愁”其实是“城愁”,是从乡间走到城里的那个群体在“愁乡”,他们不光“愁乡”,且因找不到融入感也“愁城”。“乡愁”因“城愁”而生,“愁城”因“愁乡”而起,“乡愁”的完整意义应当是“城乡之愁”。

  身居水泥森林之中,拥挤的空间、阻塞的交通、污浊的空气、充耳的噪音,不胜其烦,不胜其扰,不胜其愁。城市人口来自天南海北,陌生人社会几乎让所有人必须去掉家乡味,这对于从熟人社会走来的群体而言,是呆板的、单调的、生硬的、冰冷的,失去了乡村文化的多元、自由、和睦、温情的特性。

  因此,身居闹市者,思乡念家自是情理之中,思念“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思念“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闲适。现在,“农村脱农”等谋划时常见诸报端,似乎农村无农才算过瘾了,其实农业文明是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并行不悖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的三大基本载体之一。

  问题在于,那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今天的客船。目前这种任由城市去“化”农村的城市化,人口大流动、文化大冲撞,不同程度地导致价值观混乱。那种“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诚挚无邪,那种“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邻里亲情,不知还存在多少?

  城镇化不是赶农民上楼,也不是消灭村庄。乡村既是食物资源的供给者,也是几亿人生活和精神的家园;既是城镇化廉价土地的供给者,也是生态环境的保育者;既是传统文明的载体和源头,也是现代文明的根基和依托。乡村与城镇就像一对夫妻,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谁也不能取代谁。

  “田园组团”和“建筑组团”交叉展开的现代城市理念何日在中国落地生根?“都市中的田园”和“田园中的都市”相映成趣,将使人们在现代文明中体验着传统文明,在传统文明中享受着现代文明,让两个文明不仅没有“割裂”,而且在互相交融、相互依存中共生共荣,同步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