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浙江盐务大臣为给乾隆筹办八旬“万寿”,邀集徽班“三庆班”晋京祝寿而建。“三庆班”在京城献艺获得认可,随后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陆续到来,于是后人有了“四大徽班”晋京之说,这才有了日后的国粹——京剧。
京剧火了,戏园子应运而生。1796年建成的三庆园即是最早的演出场所。19世纪初,三庆园与同在大栅栏地区的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同乐轩、庆和园、中和园并称“京城七大戏园”,非名角大腕儿,不能到此班门弄斧。
三庆园的红火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1958年,戏院改为大栅栏商场职工食堂;14年后因房屋颓圮破败而彻底拆建。
其他六个戏园命运各不相同。位于大栅栏街西口的广德楼,虽恢复了招牌,但面貌已然大变,往日的格局不复存在;一旁的庆和园,新中国成立前就已改成了瑞蚨祥鸿记绸缎庄;与庆和园隔着门框胡同相望的是庆乐园,现已变成了东来顺饭庄;门框胡同里的同乐轩也湮没无存,原址上经营着一家宾馆;粮食店街里的中和戏园——张学良就是在这儿惊悉九·一八事变——如今也在筹划重建;最北边,位于肉市街内的广和楼,曾还作为河北梆子剧团的演出场地,现今也已难再闻胡弦之音了。
(戚平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