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咏马诗话

(2014-02-11 01:02:42)
标签:

贡献

李白

武帝求

何呢

含义

时尚

分类: 知识窗

    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也就是大家俗话说的“马年”。

    马,原产于亚洲中部,它是人类较早驯化成功的一种动物。具有温顺、勇敢、善知人意的习性,是人类的亲密伙伴。在中华大地上最先繁衍、生息的是原始三趾马,经过漫长的沧桑变化,三趾马才演进为真正奇蹄兽。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驯养野马、野牛等野生动物,晚期形成了六畜,即:马、牛、羊、鸡、狗、猪。奴隶社会以后,随着阉割技术的发明,使养马业向着选优淘劣的科学性发展。这是养马史上的一大成就。商代,我国官府设有“小臣”,专司养马。秦汉以后,养马业开始繁荣。汉景帝时,仅宫内养马就超过30万匹,民间养马者更是不计其数。因此,我国历代文人墨客不仅爱马、养马、骑马,而且咏马诗也举不胜举。

    咏马诗赋最早见于《诗经·车攻》“萧萧马鸣”。《史让·滑稽列传》中也有“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的名句,意思是说相马,莫因马的体瘦而错看了它的材质;相士,莫因人的一时贫困而忽视了他的才能。唐代咏马诗词最盛,据说名篇佳作可超过200篇。尤其是杜甫的《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诗篇更受人推崇。诗人在前四句中以传神之笔把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骨相、体格、雄姿等描绘得惟妙逼真,活灵活现。更值得一提的是“批”和“入”两个动词的应用,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前者写马的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赋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淡淡笔墨,就勾勒出了马的“气韵生动”。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由咏物转入抒情。看似写马,实为写人。特别是最后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样既放得开,也收得拢,既写出马驰骋万里,也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又是诗人自己志向的真实写照。读后令人赞叹不止,爱不释手。诗仙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诗,似乎是更胜一筹。“挥手”,是写诗人与朋友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面。班马,指离群之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巧借古典《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的诗句,著一“班”字,形象活泼,意新致别,烘托出了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令人浮想联翩。

    诗人们还爱以马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李贺的“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便是上乘之作。诗的前两句是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故事,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后两句紧扣主题,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拂去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御马”喂得肥大笨重,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怎么可以骑着上天呢!这两句寓意深刻,除暗示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外,还隐喻当时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全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颍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出之以“嬉笑”,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可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在众多的咏马诗词中,诗人借题发挥,以马喻人者也比比皆是。曹操的侄儿曹休十几岁丧父,投奔于曹操。曹操对他倍加怜悯和偏爱,赞之曰:“此我家千里驹也。”把一位英俊、聪明的少年比做一匹前途无限的小马驹,寄寓了老人的一片希望。曹操《步出厦门行》诗中还有“老冀伏枥,志在千里”之词,用老马自况虽然年迈,但是仍有远大的抱负。在《战国策》中,燕中贤士郭隗把有德才的贤人比作“千里马”。时至今日不少人仍把德才兼备,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誉为“千里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