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书:技法和意境

(2014-02-01 11:19:34)
标签:

起点

凡此种种

阶段

文字

书法界

分类: 散文随笔
    中国的书法,古文字的创作与草书的创作历来是比较困难的两个领域。金文的书法创作,难在文字考证和书写正确;草书的创作,无论是独草还是狂草,难在技法和意境。当然,草书也有书写正确的问题,不过这是基础阶段就要解决的问题。

    草书的技法和意境,自古以来有过许多的论述,简而言之有二:其一偏爱于技法,主张学习技法、运用技法、传授技法;其二偏重于意境,强调笔意、强调神韵、强调境界。偏爱于技法的,如卫夫人在 《笔阵图》中说,“三端之妙,莫先于用笔”,颜鲁公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有云:“人或问笔法者,张公皆大笑,而对之便草书,或三纸,或五纸,皆乘兴而散,竟不复是道也”,蔡邕的《九势》、欧阳询的《三十六法》等等都是讲究技法的宏论。历史上还有偏重于意境的理论,譬如南朝王僧虔在《笔意赞》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性质次之”,南朝萧衍书评钟繇为 “云鹄游天,群鸿戏海”,书评王羲之“字势雄逸”“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朝虞世南在《契妙》有述“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凡此种种,讲的都是书法的意境。

    在我看来,草书的技法和意境,须臾不可分离,兼者为上,分则为下。如果仅仅游弋于技法之间,不懂得对学问的追求,不懂得情感的抒发,不懂得境界的升华,那么就会在理论上迷失方向,在实践上陷于盲从;如果沉湎于意境,不懂得笔法的技巧,不懂得结构的变化,不懂得章法的布白,同样在理论上会陷于空洞,在实践上误入歧途。所以,技法若无意境为魂,徒为工匠;意境若无技法为基,徒为空谈。前者为形,属于表象,功力可达;后者为神,属于内涵,学识始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古诗春节习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