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饺子小史

(2014-01-31 22:41:17)
标签:

戚平然

芬芳

古风

腊梅

十里

分类: 知识窗

 

 

  

  相传,饺子起源于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当时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煮熟剁碎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又作“胶耳”),煮成“祛寒娇耳汤”,给百姓治疗冻耳。故许多地方还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并有“冬至不端饺子碗, 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三国时期称饺子为“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宋代为“角儿”,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始称“饺子”。

  根据文献记载,春节吃饺子的习俗明代时已出现,到清代,已被固定为老百姓广泛认可的民俗。

  如今,生活富裕的人们可以天天吃饺子。过年在家吃,去拜年也要吃。顿顿饺子也“搅”得人们有点招架不住。一直都是“香饽饽”的饺子,也在慢慢向“多变和养生”转型。

  70年代末,百年老字号饺子店德发长始创了“一饺一型,百饺百味”的饺子宴。金鱼摆尾、彩蝶飞舞、石榴花开、秦岭果香……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由饺子展现出来,别是一番风味。

  不仅如此,顺应四季节气的变化节律而研发出来的二十四节气饺子,选用每个节气里最先生成、最具营养的动植物作为馅料,制做成适合不同节气食用的时令饺子,也受到人们的欢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