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冯小刚的困惑让谁尴尬

(2014-01-09 15:12:23)
标签:

导向

于事无

意义

疑问

对此

分类: 散文随笔
    据报道,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217亿元,其中,有61部中外影片票房过亿元,两项成绩均创历史新高。更令人关注的是,在这61部过亿元的影片中,国产片占到34部,进口片为27部。

    取得这样的成绩当然可喜可贺。可欢欣鼓舞之余,我们看到一些头脑清醒的电影人对“高票房”似乎并不那么兴奋。冯小刚导演日前就在华表奖颁奖晚会上无奈地感叹:“我随便拍的电影,一个星期卖4个亿。我认真拍的电影却不卖钱,这给了我很大的困惑。”冯导的困惑,让人深思,也让人尴尬。

    首先应该感到尴尬的是我们自己——电影观众。中国电影经过十年井喷式的发展,产量上去了,市场扩大了,票房增加了,可我们的审美品位是否也同步提升了呢?如果我们的审美品位提升了,人家随便拍的电影我们就不会争着看,就不会明知电影质量不怎么样却仍兴高采烈地走进电影院,就不会总被发行商的宣传噱头牵着鼻子走。都说观众是上帝,可现实中,我们这些“上帝”却心甘情愿为“烂片”买单,成为无良电影商人的摇钱树。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烂片的出现并取得高票房,都是我们这些观众给“惯”的。对此,我们不该脸红吗?

     经过十几年的产业化发展,中国电影在市场和票房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毫无疑问,中国电影需要票房,但“唯票房”只会让中国电影走入困局。在强大的“票房”惯性下,我们看到,连冯小刚这样的大导演想回归艺术,做些纠偏的工作,也于事无补,只能困惑和感叹。冯小刚的困惑,正折射出中国电影长期的“唯票房”导向,所造成的艺术与市场互斥的困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