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嫦娥的名字原本叫“恆娥”

(2014-01-03 21:38:36)
标签:

曾用名

本字

女神

文帝

人们

时尚

分类: 知识窗
 
 
  在我国,嫦娥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嫦娥并非这位月中女神原来的名字,她的名字原本叫“恆娥”。
 
  《淮南子·览冥训》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恆娥窃以奔月。”“恆”有经常、长久、固定不变的意思,也意味着持久不变的意志。东汉许慎所撰《说文·二部》曰:“恆,常也。”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撰《玉篇·心部》亦曰:“恆,常也;久也。”
 
  今天的“恒”字在上古时期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从“月”,左边是“忄”(有的无“忄”),右边是“二”字之间夹一“月”字,即“亙”字。根据考证,由“忄”和“亙”组成的“恆”字是“恒”的本字。“恒”字的另一种写法从“日”,即左边“忄”不变,右边“二”字之间夹一“日”字,即“亘”字。这种写法也不少,最著名、与今天的“恒”最接近的要数东汉时期《郙阁颂》里的“恒”。所以“恒”与“恆”在古代是通用字,也可以说“恒”是“恆”的俗字。明末张自烈《正字通·心部》曰:“恒,俗‘恆’字。”
 
  由于“恆”“恒”通用,所以在不少古籍中,恆娥常常被写作“恒娥”。后来,有人根据恒娥的性别,把“忄”旁儿改作女字旁儿,派生出一个“姮”字。于是恒娥又写作“姮娥”,有时候还简称“姮”。
 
  “姮”既然是“恒”的俗字,姮娥便经常出现在古人不同的著作中。如五代和凝《柳枝》词:“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姮娥?”北宋晏几道《鹧鸪天》词:“姮娥已有殷勤约,留著蟾宫第一枝。”古人用恒娥借指月亮时,也经常把恒娥写作“姮娥”。
 
  恆娥后来又被叫做“常娥”。这与古代的避讳有关。在我国封建时代,君主和尊长的名字是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的。著书、言谈、写文章时遇到这些字,要设法避免,这叫“避讳”。
 
  常用的避讳手法有三种:改字、空字、缺笔。其中改字用得最为普遍。北岳恒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可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没有恒山,只有常山。因为汉文帝姓刘名恒,“恒”字是不能出现在书中的,于是司马迁采用改字的避讳手法,将“恒”改成了“常”。也是由于汉文帝姓刘名恒,为了避文帝讳,恆娥必须改名。又由于“恆”“恒”的意思是“常”,恆娥于是被改成了常娥。唐朝诗人李商隐有一首咏嫦娥的诗。诗曰:“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的题目就是《常娥》。后来,人们又根据常娥的性别,在“常”的左边加上了女字旁,于是常娥又被写作“嫦娥”。而今天,人民大众不再叫她的曾用名了,统统都称嫦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