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了那些微弱的事物,因为它们生命的卑微,比如“一滴水”。
一滴水,把它放在炽热的阳光之下,它会迅速被蒸发掉,瞬间化为虚无;它不能救活一棵行将干枯的大树,更不能去灌溉大片的田园。在这个意义上,它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我说,那是因为你忽略了它的“弱小”的彰显和生命力量的积聚迸发。
早晨行走于野。你会看到路边的草尖上,缀满了晶亮的露珠,那只是一滴水的凝结。然而,那一棵棵的小草,却因为这一滴滴露珠的滋润,变得水灵鲜活了,变得生机盎然了,变得让人充满了爱意。田野,因之而愈加丰茂。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露珠上,那莹亮的露珠,反射出多姿的光彩,每一个露珠里,都包容下了一颗大大的太阳。于是,人们明白了“容日光七彩于一身”的道理,明白了“小能容大”“一滴水里看世界”的道理。一滴水,具有了哲理的意义,具有了形而上的高度。
浩浩荡荡、气势非凡的长江,竟然就源于“一滴水”。其实,何止是长江,还有黄河、澜沧江。整个的“三江源”,都来源于“一滴水”。人们,得感谢一滴水的凝聚和迸发。
于是,“一滴水”不再微不足道。它拥有了巨大,拥有了磅礴的气势,拥有了非凡的震撼力。所有河流的水的美质,都有着“一滴水”的功劳。
于是,哲人们说话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利万物而不争”多么的无私?“处众人之所恶”多么的低下、谦卑?水往低处流,水,拥有了能容、能大的气度和胸襟,故,老子说,水近于“道”了。孔子站在泗水岸边,嗟叹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看到了时间深处,生命苦短的人生悲凉。
一滴水,注满了哲人的情怀。
其实,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人世间的“一滴水”?作为生命个体,也许显得卑微、弱小,乃至于寂寞,但寂寞中,也可以滋生润世。一旦融入社会,也许,就有了磅礴的气势了。活力四射的人世间,能少了这“一滴水”的构成吗?
我,敬仰“一滴水”。
加载中,请稍候......